2017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伴著暖暖冬日,我們走進寒假,公寓裡的學子們帶上了行李與思念也走上回家的路。大學裡的第一個學期正式拉下帷幕,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完全是兩回事。記得剛軍訓完我總是在不停趕著,因為教室不固定,因為上課時間之間的空檔岔開了時間,但沒多久也就適應了。

[回顧]

第一次寄宿,第一次有室友,第一次離家生活,理應有不適應,但我倒還挺享受著這不同於之前的生活,除了沒有跟爸媽在一起,感覺其實沒有很大的區別。開心認識了很多人,經歷了一些以前沒經歷過的新鮮事。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做飯,一起吃著勞動之後的飯菜,一起參加課餘體育活動,玩起了許久沒有玩過的兒時遊戲,一起在夜晚坐在草地上聊天,一起為一場晚會籌辦、購買食品……靜下來想想,真的擁有了很多回憶。回憶同時還是要進行自我檢討,也許因為突然沒有多少壓力的生活,自己還是有些偷懶,沒有像高中一樣好好在上課之後好好複習、鞏固,很不應該,但過去了再後悔也沒用,重要的是抓緊現在,好好把握,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不能總是依靠父母,而是應當活在當下,將來加倍孝順。

寒假好好思考了一下自己近期的計畫,好好將自己的學業完成,一定在平時就要鞏固加深,爭取考試有滿意的成績。另外在課餘時間將日語的課程完成好,多去圖書館讀些書,買下的書也都好好閱讀,擴寬自己的視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世界。大學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快速形成的階段,需要智者的一些牽引,這樣更容易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也許恰好在某一個點找到了自己想要堅持下去的目標和力量。同時學生會的工作也要積極參加,認真對待,好好鍛鍊自己的能力,大膽去嘗試,有意外的發現也不一定。機會總是落在有準備的人手上,在做準備的過程中,也去發現機會,爭取機會,事半功倍。

[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由兩部分組成,一項是做調查問卷,一項則是在服裝店當了臨時銷售員。

①調查問卷是關於獨居老人的身體心理情況的一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感受了許多。老人們大多是六十多歲、夫婦同居,有的子女在同一個城市,有的則在臨近城市,所以他們與子女的關係都還不錯,看得出來他們還是欣慰的。但同時看著老人們答題,看到他們的答案,免不了還是有些心酸的。有的老人認識的字不多,題目有時念著還有幾個錯別字,我耐心地跟他們讀題目給他們聽,一份問卷幾頁而已,卻足足做了半個小時左右,他們也看累了,那時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真是辛苦他們了。

關於一些健康問題,他們有的晚上睡眠不好,有的有慢性疾病,有的中過風、手腳不便,有的會頭暈刺痛,看到這些,心裡一陣難受。人真的到了一定年紀,一天天開始衰老,頭髮白了,手顫了,腳不麻利了,就像我們的祖輩父輩,現在慢慢都走向衰老,身體也開始走下坡路,不需要別的,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與陪伴。子女不要總說時間不夠、工作太忙,等到你有充裕時間了,父母剩下的時間也不那么多了,過一天少一天,別到了後悔的時候才去惋惜,才去自責。題目中有幾道題我記得很清楚,“您會感到孤獨寂寞嗎?”、“您會為一些小事難過嗎?”、“您會有時候想哭嗎?”,不少老人都填了有時會孤獨寂寞,身為男人爺爺們後兩個問題大多數是否定的,可是奶奶們答案一般都是會。正是因為這些問卷,讓我看到了他們也許平常不會說出來的想法,是內心真正的一些感受。我想子女看著這樣的答案也會為之撼動吧,說著沒事、不要擔心,但父母真的很需要他們。

這次寒假主打便是春節,家家團聚,熱鬧新年。今年春節大家庭在廣東相聚,一起拍合照的時候,那種強烈的歸屬感是無以言表的,家永遠在那裡,不論你有多久沒回,仍有親人等候。不管以前發生過什麼爭執,在快門按下的瞬間,一切不快都被打碎,照片上只有一團和氣。願子女歸家路上平安順利,到家好好陪伴父母,與親人相聚,珍惜著血濃於水的溫情。

②在服裝店做銷售員說來也是湊巧,正好一個同學在一個大市場裡打寒假工,然後就陪她一起體驗了幾天。為了怎么銷售,我好好地思考了一番。平常買衣服的時候自己是顧客,喜歡什麼樣的服務在這個時候正好能換位嘗試一下。我自己是不大喜歡那種一進門,就開始特別熱情給你介紹這介紹那的,總感覺有些不自在,但進門不聞不問也是當然不可取的。我的做法就是,客人進店時,我會很熱情的跟他們說:“歡迎光臨,看看有沒有喜歡的,可以試穿,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叫我。”我想這樣比較熱情,同時也讓客人有自己挑選的空間,他們心裡也覺得自在許多。

另外,銷售手段是要有的,畢竟要賺錢。在客人試裝之後,我會客觀評價,當然要先看看客人是什麼態度,是很喜歡,還是猶豫,還是不太滿意。如果客人很喜歡,你覺得不太適合客人,這時,你需要委婉表達,比如說試試其他款式,說不定會不錯,還是得隨機應變;如果客人猶豫,你就將自己想法合適地說出來以供參考;如果客人不大滿意,便詢問看看還有沒有喜歡的,可以再看看。這樣下來,看錶情,大多數客人還是挺滿意服務的。至於價錢問題,店主對於服裝都規定不可以還價,所以對於客人的還價,我們都婉拒了,大多數還是通情達理的,但有少數幾個態度不太好。幾天下來,也賣出了幾件外套、毛衣、棉襖、褲子、鞋子、帽子和圍巾,成果還算不錯吧。

這次的銷售體驗之後,與社會上人的交往進了一步,社會上什麼人都有,以後什麼人該避開,什麼人該交往,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同時也體會到了商人的不容易,以後待人處事都要懂得換位思考,能讓則讓,別花時間在斤斤計較上,吃點小虧是福,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們仨»讀有感]

泛黃的封面、瀟灑寫下的書名,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中國文人別樣的雅致風韻。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抽出一些時間,欣賞娓娓道來的故事,好好咀嚼,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的思念帶來無邊無際的傷痛,痛定之後剩下洞徹生死世事的達觀。書中沒有心碎的詞句,絲毫不顯露悲痛的內心,然而紙張滿溢著對丈夫、對女兒的無盡思念,雖然只剩下楊絳先生孤身一人,但她活在甜美的回憶之中也滿臉幸福。所有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裡看來都是淡定超脫,但內心只有冷暖自知了。

一個長達萬年的夢開始出現,楊絳先生與家人一起在一條古驛道上離離合合、聚聚散散,看到後面才知道這些事一家人在最後一段人生路的真實寫照。作者筆法細膩,十分注重細節,零零碎碎的生活小事被串成一條樸實卻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古風項鍊。沒有直抒胸臆,沒有直接議論人事,只是細緻從容地敘述,將思考的空間留給了看文字的我們,她所想表達的想法和主題也就這樣慢慢、慢慢浮現。“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全書以這樣簡單的三句話結尾,一陣心酸湧來,願那份溫馨的回憶能陪伴者楊絳先生尋覓到回家的路,與日夜牽掛的親人相聚。

<我們倆老了>只有短短一頁,但是卻包含著對故人的滿滿懷念;<我們失散了>文字里描繪出的夢境虛虛實實、亦幻亦真,走上古驛道,相聚再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最著墨描寫的一個章節,幾十年來普通平凡家庭里的一個個日子,對於專注於做學問的夫妻倆,生活更是簡單,儘管風雨兼程,依舊相互攙扶前行。傷心處,我會心酸,受到撼動;開心處,我會不自覺跟著書里的人物一起歡笑;親人離散時,我跟著一起悲痛。跟著作者喜怒哀樂,也贊同著一些價值觀。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回憶錄,更像是人世間的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有哀的劇本,靈動細緻的筆下角色鮮活。

從窗戶紙的孔隙中,看到了一戶書香門第的故事,即便有主角已駕鶴西去,但依舊動人心弦。再多的讚美評價在不真真翻看這本書前都顯得蒼白無力,現今作者還站在這座書橋上尋找著知音。

[總結]

寒假不長不短,卻也經歷了不少。與親人團圓,同朋友聚會,進行社會實踐,與好書、好電影相遇,交換感悟。時刻都溫暖的親情,能談天說地、交換心事的友誼,初涉社會的新鮮與收穫,«我們仨»楊絳先生思念故人帶來的達觀與超然,«為一個念想去旅行»子沫的獨特視角,用著單純年輕的內心去欣賞著世界,«入殮師»里小林大悟從剛接觸到時的驚慌失措到後來冷靜、溫柔而細緻地擦拭亡者身體,為他們整理好妝容,送他們體面安詳地走上人生的最後一趟旅程,讓觀影者的敬佩感動油然而生。正是因為這些交往,讓自己的心靈也覺得是幸福的,人要多接觸積極的事物和人,內心也會是陽光一片。正是因為這些與物與人的聯繫,自己會慢慢懂得感恩,更認真地對待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對自己所愛的人負責。生活姿態全憑個人操控,人類生來一樣的面孔,與別人不同,便是看你如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