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農村設定國小教學點的提案

進入本世紀以來,針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點分散、辦學成本高、質量沒有保障的狀況,為加快義務教育普及步伐,提高農村中國小辦學效益和教育教學質量,我國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實行了新一輪的布局調整,撤併了大量村小和教學點。以毛家港鎮為例,由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34所國小(33個自然村一村一所,1所鎮直國小),撤併到現在的4所國小(1所中心學校,3所片國小)。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實施,明顯改善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擴大了校均規模,在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效益、提高質量、促進普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需引起高度重視的是,隨著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的推進,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有的還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心學校(鄉鎮直國小)辦學條件日益感到力不從心。從國小新生招生情況來分析,適齡兒童入學總數在持續多年走低後,從XX年秋季開始有小幅上揚。xx鎮XX—XX年國小一年級學生總數分別為285人、328人、355人。鎮中心學校(xx國小)今年秋季一年級平均班額為60人,按義務教育國小班額最高不能超過45人的規定,xx國小已經出現了大班額現象,已經感覺師資和辦學條件力不從心。據了解,今年秋季全縣很多鄉鎮中心學校都出現了學生增多而辦學硬體跟不上的情況。如果國家計畫生育政策有調整,適齡兒童總數還將在較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一定規模。小班教學是國小教學的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毛家港鎮僅有的4所國小,能不能滿足未來國小教育的需要,能不能滿足家長培養子女的高要求,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問題。

2、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凸顯。xx鎮境內東西最大橫距7.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3.5公里。布局調整後,許多農村學生上學距離大大增加,步行或騎腳踏車上學已較困難,只能選擇乘車上學。但受農村道路條件、公共運輸設施等客觀條件限制,在絕大多數農村地區並沒有校車,只能乘坐電動三輪車、拖拉機、微型麵包車等交通工具,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近年來,全國農村學生上下學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頻發,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名學生受傷或喪失生命。可以說,農村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已成為可能影響穩定的重大問題。

3、農村寄宿學校生活設施不配套。進入本世紀以來,國家先後實施了“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全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斥資數百億元支持各省(區、市)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地方在這方面也切實加大了投入。但與實際需求相比,經費仍顯不足,導致許多寄宿制學校建成後,學生食堂、廁所等生活設施嚴重緊缺。因為這個問題而派生很多的新的問題,如教職工從事有償食宿問題,一個教職工收十多個學生在自己家裡食宿,存在著安全問題和學校內部管理混亂等一系列的問題。

4、學生過早離開父母在校寄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才是健全的教育,六七歲的小孩子就離開父母和家人到學校寄宿過集體生活,親情教育不可豁缺或替代,缺少父母家人的親情教育會造成孩子性格的不健全甚至扭曲。調查發現,過早離開父母長期在校寄宿的學生,一旦看到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有的變得木訥遲鈍,缺乏小孩子應有的童趣和童真。另外,六七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黃金時代,學校集體生活再好,也不能完全滿足長身體的個性化需要。

因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重視,XX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明確指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農村國小1至3年級學生原則上不寄宿,就近走讀上學;國小高年級學生以走讀為主,確有需要的可以寄宿。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這個意見,結合我縣目前國小布局現狀,提出兩條建議:

一、慎重穩妥推進國小布局調整,穩定現有國小布局規模,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農村國小布局調整決不等同於“撤併”或“收縮”,而是應該以促進當地農村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保障農民子女儘可能接受到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為根本出發點,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調整。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組織專項調查小組,深入地調研本地的地理、人口、經濟和原有學校的設定與質量等實際情況,認真聽取農民民眾的意見。要穩定現有的國小布局和規模,特別對目前在校學生很少的國小或教學點要保留,不要因為學生太少而盲目撤消。xx鎮塘嘴國小六個年級現僅有學生78名,但這個學校承擔著七八個自然村國小教育的責任,並且地處交通便利。為什麼七八個自然村只有78名國小生就讀呢?是因為這個國小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到鎮小或其它學校就讀了,所以在保留現在國小布局的前提下,政府還要加大對這些國小的辦學硬體的投入,教育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