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優美示範學校”驗收匯報材料

為了保證校園環境的優美,突出城鄉環境綜治整治“進校園”的過程化和增強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學校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制度文化對學校的發展作用。

1、學校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校園管理制度》、《班級綜合量化考核細則》、《升降國旗制度》及《校園周邊環境的安全治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本著“天天堅持,樣樣落實”的原則,使綜治工作制度化,經常化。

2、科學規劃、系統安排,突出綜治管理的針對性。為了該項工作工作不流於形式,我們把整治工作與學校總體辦學目標相結合,使之成為學校辦學目標的一個子系統。讓環境教育貫穿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地保證它的重要地位,學校以人為本,制訂措施,規範管理,穩步推進了綜治工作。一是結合“進校園“活動,大力營造愛護環境衛生教育氛圍,通過牆報、紅領巾廣播站,集會等廣泛宣傳,積極發動,調動一切因素為活動做好輿論準備。二是嚴格檢查評比,實行量化打分。將評比結果與班級考核結果掛鈎。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評職、晉級的重要依據,為順利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3、全員參與,形成合力,實現管理最最佳化

在保護校園優美環境工作中,我們要求全體教師都要樹立“人人都是整治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將各位教師都安排了參與學生管理的工作。如:教師值班、值周、各樓梯口、樓層監督等等。互相配合,統一思想,增強教育合力。注意結合學科教學,滲透德育思想,任課老師與跟班老師主動配合班主任落實階段德育任務,形成以少先隊為龍頭,班主任為核心,全體教師齊抓共管的局面,整合教育力量,讓“進校園“淨化成果遍地開花。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舉行家長座談會。學習、宣傳整治工作的意義和相關要求。

四、大力宣傳,活動引領,使活動深入人心。

1、深入開展衛生習慣教育,制訂了相關要求,通過學習,檢查、督促,提高學生講衛生,愛衛生的意識,養成習慣。

學校不斷強化了“衛生班集體”和“環保小衛士”的創建評比活動。及時了解各班學生的情況,對衛生、禮儀、兩操、守紀及愛護公物等內容進行細化、量化、每周一公布、一月一評比,將評比結果與班主任津貼掛鈎。

學校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晨會、班隊會,黑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及時表揚學生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事例。

愛護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活動開展,推動了學校的校風、學風、班風建設,提升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2、在主題活動中深化活動內涵

學校努力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教育活動,我校每期都有“校園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的活動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3、在各種競賽中搭建展示平台

組織“校園是我家,人人都愛她”徵文活動,演講活動,書畫展。“小手牽大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知識競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xx鎮少兒藝術風采大賽,多個項目在全鎮拿到大獎。

4、班內、班外形成了學校文化場,班內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專欄,孩子們巧手扮“家園”。校園內根據學校歷史、特色、需求,結合現實情況去打造一個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文化。充分利用每堵牆發揮其激勵和凝聚、薰陶和潛移默化、自律自省和約束、擴散與輻射的功能。凸顯學校自主性,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實施自我管理,注重特色建設;突出顯性教育的同步性,開啟兒童的天性,放飛兒童夢想,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

五、環境治理,形勢喜人。

1、教學樓無蠅、無鼠、無蟑螂、無蛛網、無污物、無異味;廁所地面、坑位、門窗、四壁整潔衛生,溝槽、管眼暢通,無蠅蛆、屎鹼、劇臭等現象。

2、建設規範整潔的校園信息發布欄,無亂張貼現象;無亂扔垃圾、牆壁亂塗、衛生死角等現象。

3、校園內外,本校師生無亂吐、亂扔、亂倒等行為;無打飯乘車插隊、追逐打鬧、製造喧譁、破壞公物、說髒話打架等現象;無攀折花木、破壞草坪等現象;校園內車輛停放規範有序。

4、制定好長遠德育規劃,和具體德育工作計畫。並有計畫地開展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

六、不斷探索,勇於實踐,再賦教育育人新篇章。

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創優質教育品牌”為辦學目標;秉承“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以“文明、進取、勤學、創新”為校風;以“敬業、奉獻、實幹、合作”為教風;以“好學、善思、勵志、守紀”為學風;以培養“博雅、溫厚、明志、篤行“的學生品質為目的。最終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