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移民安置為契機加快城鄉統籌發展

城鄉統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政策,是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保護農民利益的一項主要措施。浙江青田縣油竹新區管理委員會積極把握該縣建設省重點工程——灘坑水電站的大好機遇,以移民安置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城市化、工業化聯動,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統籌兼顧,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建設新區,使新區邁上了大步發展的快速道,城鄉統籌快速推進。

一、發揮區位優勢,列入縣城規劃。

油竹新區地處青田縣城鶴城鎮東南隅,轄石郭上下村、油竹上下村、彭括、魁市、雅岙等13個行政村,地域面積39.25平方公里,2003年在冊總人口10655人,常住農業人口9095人。為了加快城鄉統籌、拓展青田老縣城新的發展空間,青田縣委縣府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意向將油竹新區這方土地列為縣城發展的新空間。2002年新的青田縣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青田組團濱江城市的概念,油竹新區被列入鶴城、山口、溫溪三大組團城市的核心地帶,在城市規劃區範圍的面積約2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分為石郭工業休閒區、油竹文教商住區、彭括工業區和東堡森林公園等四大區塊,規劃今後居住人口4—4.5萬人,體現簡約歐式建築風格,大量運用石材和石雕塑材料,把新區打造成一個水景、山景、城景相互交融,華僑、石雕文化氣息濃郁的濱江新城,為新區的城市化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

二、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移民居住環境檔次。

自上世紀1998年開始,為推進新區城鄉統籌,加快城市化進程,先後修築石郭嶺隧道,改造拓寬青岱線公路,修築油竹防洪堤,修建新區36米主幹道和青中路,建設麗水市一流的青田中學等,總投入近2億元人民幣。今年為配合灘坑移民的遷入,在基礎配套設施投入建設上更是大動作。正在建設和即將建設的項目有隧道口移民安置點1#、2#路,a、b商住區塊二橫幹道,油竹上村小口1#路和防洪堤,小口至麻宅康莊大道,下尾、徐岙防洪堤,赤岩防洪堤,彭括大橋,油竹大橋拓寬,華僑中學遷建,新區衛生院,油竹下村菜市場、幼稚園,油竹上村菜市場、幼稚園,青田第一敬老院以及新區水、電、通信管網設施建設,總投資將超過3個億。一至兩年後,新區各村的基礎配套設施將在高品位的要求下完善,村民、移民將享受高檔次的交通、水電、教育、服務、綠化等居住環境,新區的農村將成為青田濱江城市的一個重要區塊。

三、集聚人口,發展第三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通過安置灘坑移民和商住開發、工業發展,將有效快速地集聚新區人口。油竹新區04年1月至05年7月將吸納灘坑電站第一水平年6000多移民,在油竹下村隧道口、油竹上村門前垟、小口上項等區塊建設2500多間移民房及相關居委會等公共配套建築,成為新區人口集聚的加速器。加上a、b商住區、大墳山住宅區,石郭后山住宅區的開發和新區工業企業的進駐建設。預計今後3年,新區人口將集聚至3—3.5萬,建設商品房、移民房、廠區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建築面積將要超過150萬平方米,為新區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為了保護當地村民的利益,新區管委會在向當地村集體調劑移民安置用地,工業生產用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的時候,就在位置優越的地方給了相關村5%的村集體留地,用以發展第三產業,建設農貿市場、商場、賓館等,以積極壯大當地村集體經濟,解決村民就業,提高村民福利,縮小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