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稅費改革後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農村稅費改革後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鎮級財政管理體制方面

今年,隨著我市農業稅的取消,三鎮財政稅收減少,市財政局向市政府建議撤銷三鎮金庫,各項收入全部繳入市級金庫。三鎮黨委、政府人員和機構運轉所需經費由市財政局按照一級預算單位管理,直接核定、撥付各項經費。每年在全市計畫盤子中專項安排150萬元(每鎮50萬元)鄉鎮建設資金。

根據市財政局提出的《關於建議免徵農業稅以及調整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意見的報告》,我們認為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調整後,不利於調動基層的工作積極性、不利於農村經濟和建設的發展,不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存在的問題:一是調整後的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把鄉鎮財政收支納入全市大盤子當中,如若發展項目,需要先向市發展計畫委員會申請立項,爭取建設資金。然而,由於農村農時季節性很強,城鄉一體化建設僅靠市級財政,季節性和時效性是不夠的,一旦項目建設錯過時機,不能立項,必然影響農村的建設,不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二是每年在全市計畫盤子中專項安排150萬元(每鎮50萬元)鄉鎮建設資金,缺口很大,農村工作既要抓農業生產,又要抓科教文衛和基礎設施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項目建設資金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鎮政府就不能通盤考慮農村社會的發展,就不能有計畫地統籌安排。三是調整後的市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與三鎮《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相關改革措施相悖。三鎮《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明確提出,為了增強三鎮調控經濟和“以鎮養鎮”的能力,應按照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要求,建立有利於城鎮搞活財源、發展經濟、增強財力的新型財政管理體制。

鑒於以上因素,懇請並建議市委、市政府能根據我市在全省的特殊市情,仍執行原鎮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完善鎮級財政體制,真正建立健全一級財稅機構。保留鎮級金庫,重新劃定區域徵稅,本區域內的所有稅收全部上交鎮金庫,預算外收入進行專戶儲存管理。實行“核定基數,兌現政策,超收留鎮,超支不補”的政策,在穩定現行財政體制的基礎上,重新核定鎮級收入基數,制定合理的財政基數。以1998-2003年的基數平均數為準,一定五年不變。鎮級財政入庫的收入全額留鎮作為鎮級收入,鎮級支出中人員經費及已列入市級計畫內的項目資金由市財政全額負擔,公用經費及鄉鎮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所需資金由鎮級財政從鎮級收入中負擔。鎮級財政超收部分不上交、不分成,全部用於小城鎮建設。這樣,市鄉(鎮)財政責權明確,預算管理較為順暢,有利於市財政的監管和鄉(鎮)級財政今後的長遠發展,有利於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農村公益事業和債務方面

(一)農村稅費改革後村級經費不足,公益事業發展受到影響。稅改前村均收入6萬元,稅改後村均收入2.7萬元,減收3.3萬元,轉移支付資金入不敷出,只能維持村幹部工資、五保戶供養和村級辦公經費三項支出,使得村用於集體公益事業的資金難以保障。

(二)村組幹部報酬問題日益突出。現在每村設定村幹部3~4人,併兼任組長工作,工作量增加,工作難度逐年增大,但其報酬和工作很不相襯。

(三)集體經濟薄弱,村級收支矛盾比較突出,長期形成的各種債務,已成為村組的沉重包袱,村級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截至目前村級債務累計487.7萬元,村均28.7萬元,基本上都成了不良債務。加之這兩年興起的村鎮建設,還會形成大量的新的債務,短期內都難以消化。村級債務問題本來與稅改並無直接關係,但稅費改革切斷了以往村里逐步消化債務的一些渠道,使村級債務問題浮出水面,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對多數村而言,轉移支付資金只能保吃飯,而無法化解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