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稅費改革後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四)社會事業發展困難,“一事一議”操作難以把握。農民議事決策水平不高,缺乏集體觀念和長遠觀念,思想難統一,資金難籌集,使得公益事業“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由於“一事一議”具體操作難度大,很容易觸犯政策,也可能成為農村固定的收費項目,導致農民負擔反彈。

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化解收支矛盾。根據我市農村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村組幹部人員數量,逐年增加報酬,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提高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制定優惠政策,給予資金扶持,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儘快打破現有僵局,解決統一經營層次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搞好農村公益事業建設。

(二)多措並舉,化解村級債務。

1、積極推行化“公債”為“私債”,組織欠款戶與借款人協商,簽訂協定,劃轉債權債務。

2、收欠還債。運用法律、行政和經濟的手段,加大對各種欠款的收繳力度。有關執法部門緊密配合,在具體工作中,區別不同的欠款對象,採取相應的措施,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和職工以及村“兩委”成員欠款,採取組織和行政措施 ,要求限期帶頭還款;對農村一般民眾欠款,要限定時間或訂出還款計畫分期進行還款,對近期內沒有還款能力的農戶要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簽訂還款協定;對有償還能力而欠款經多次催討不還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可通過法律程式依法清繳;對確有困難無力還款的特貧困戶,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按有關政策執行。對收回的欠款,要建立專戶用於清償債務和發展集體經濟,不能用於盲目投資項目搞建設。

3、清理債務,劃清主體,處理無效債權債務。鎮上組織人員對各村的債務進行覆核,明確債務主體,分步驟、有計畫的償還。

屬於鎮村兩級自身形成的債務,通過清收欠款和其它債權進行償還;

屬於自籌資金興辦企業的債務,分情況償還。企業已經關閉的,通過變賣企業現存有效資產償還,不足部分由鎮村集體用積累資金償還。企業正常經營的,劃轉債務由企業負責償還。對無效債權債務通過一定的程式進行認定,經審核批准後進行會計處理,將處理結果進行公開。

4、減少非生產性開支,節約資金。加強村由鎮管的力度,強化“兩公開一監督”制度,定期對村務、財務實行公開,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作用。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對辦公費、報刊訂閱費等實行限額管理。

5、嚴格控制借貸。今後不準用借貸款完成上交任務和興辦公益事業,不準將拖欠的幹部報酬轉為借款,不準用借貸款進行非生產性開支。

6、嚴格控制建設,防止新的債務發生。

(三)認真落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履行議事程式,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管理。村組幹部和民眾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適應稅費改革後公益事業籌資籌勞的新形勢。村內籌資籌勞要嚴格按照《嘉峪關市村級範圍內籌資籌勞實施細則》規定程式進行,不能強迫農民籌資籌勞。籌資籌勞主要用於本村範圍內的集體公益事業。嚴格按照有關制度加強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尤其要加強對轉移支付資金和“一事一議”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不得平調、挪用和擠占。村級財務全面實行並深化“委託代理、四權不變、規範核算、強化監督”的管理體制。

二○○五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