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推進我縣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

推進我縣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關於xx公司林板一體化項目的思考

今年3月以來,xx公司對xx的林木資源和板材市場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深入調查,並有兩名相關人員來到xx進行了實地考察。據他們調查了解,xx板材市場巨大,市區內的板材銷售商多達七千家以上,其中的板材市場經銷商就有二千多家,所經營的木工板、刨花板、層板等系列產品主要來自山東、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西、上海等,甚至有部分依賴進口。為此,該公司決定來xx投資,興辦年產10萬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廠滿足重慶板材市場需求,拓展公司發展目標。他們對我縣的土壤、氣候、招商環境等進行考察後認為,他們引進的速生美國三角葉揚雜交品系很適合在我縣生長,擬把10萬立方米的板材加工廠建在我縣,並在我縣配套造林10萬畝。

我們也對該項目進行了深入調研,建議以xx公司入駐我縣為契機,儘快啟動我縣速生豐產林項目的建設,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現將調研結果匯報如下,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速生豐產林建設具備良好的啟動背景

1、國內市場需求量巨大

我國森林資源匱乏這是不爭的事實。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每公頃蓄積量也只有70.38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0%。在現有森林資源中,中幼齡林的面積和蓄積分別占全部林分的71%和41%,全國近 60%的木材採伐利用來自中幼齡林,木材供給能力持續下降。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木材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進口量逐年遞增。2000年進口木漿375萬噸,是1990年進口量的11倍;2003年我國進口原木2500多萬立方米,為1996年進口量的7倍多;木材及其製品已成為繼鋼材和化肥之後的第三用匯大戶。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木材需求將繼續增長,供應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據預測,到2005年,國內木材缺口將達0.6—0.7億立方米,2024年缺口更是將達到1.4—1.5億立方米。在我國現有人工林中,楊樹林只有1,200萬畝,其中30%是防護林,年可採伐量不足300萬畝,遠遠不能替代其它木材。而據2010年楊木市場預測資料顯示,2010年木材總需量為24,400萬m3,比1999年增長69.4%,平均遞增5%左右。其中,楊木總需求為10,000萬m3。

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木材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增產,隨著世界範圍內環保意識的增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限制和禁止木材特別是原木出口的國家日益增多,進口市場難以長久依賴。所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曾說,滿足木材需求,“必須立足增加國內木材產量”,“大力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才是最終解決我國木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

2、符合巨觀林業規劃

2001年新春,國家林業局吹響了新世紀林業發展的號角,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在未來十年,努力實現新世紀林業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在全國興起一場綠色革命,植樹造林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經國家林業局規劃,國家計委批覆,已於2002年8月正式啟動。它是我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中唯一的產業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的速豐林建設工程。根據規劃,整個速豐林建設工程建設期為2001年一2015 年;工程總投資為718億元(其中國家注入資本金144億元,占20%;銀行貼息貸款502億元,占70%;其它72億元,占10%),建設範圍主要是在400毫米等雨量線以東,自然條件優越,地勢較平緩,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不利影響的18個省(區)的886個縣(市、區)和 114個林業局(場);基地建設總規模為1,333萬公頃,其中新造人工林618萬公頃、改培現有林715萬公頃。在全部基地建成後,每年可生長林木蓄積量19,958萬立方米,出材13,337萬立方米,可提供國內生產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現有森林資源的採伐利用,到2024年,可使國內木材供需基本趨於平衡。可見,速生豐產林是林業產業體系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產品的需求,增強和發展林業實力的一項“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