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公安)

第二點體會,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黨的十六大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三個代表”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變化發展的客觀趨勢,揭示了黨的先進性的內涵和真諦。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從經濟層面揭示了黨的先進性,體現了黨的歷史使命的先進性。它表明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進步、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中流砥柱和決定性力量。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從文化層面揭示了黨的先進性,體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先進性。它表明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文化建設,為革命、改革和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政治層面揭示了黨的先進性,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的先進性。它表明我們黨所領導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最廣大人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需要。“三個代表”相互聯繫、互為促進,抓住了決定黨的先進性的三個關鍵因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指針。(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有力地證明了這個事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我們國家無論是內政外交國防,還是經濟政治文化建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從容地頂住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帶來的壓力,穩健地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堅決地捍衛了在“五·八”事件問題上中國的主權和尊嚴,巧妙地應對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有效地制服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妥善地處理了中美撞機事件,順利地實現了香港、澳門的回歸,令人振奮地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博會的主辦權。國內生產總值從16909.2億元增加到136515億元,年均增長率在9%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外匯儲備從55億美元增加到6099億美元,翻了111倍;進出口總額從1100億美元增加到11547億美元。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國外許多評論說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可以說我們國家創造了世界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一個奇蹟。)實踐證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指針。)同樣,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我們黨的先進性體現得越充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也就越顯著。黨的先進性和“三個代表”是辯證統一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黨的先進性建設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

第三點體會,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環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首先要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抓住了先進性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從歷史經驗看,我們黨自成立以來,之所以能夠在各種政治力量的長期鬥爭和反覆較量中脫穎而出,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執掌全國政權並且長期執政的黨,最根本的就在於我們黨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和實踐品質,能夠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黨的80多年歷史表明,黨的先進性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和壯大的根本性建設。什麼時候堅持先進性,先進性體現得好,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什麼時候偏離先進性,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從歷史使命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在實現執政使命過程中,我們黨既面臨著需要緊緊抓住的發展機遇,也面對著需要認真對待的嚴峻挑戰。就國際而言,世界格局處於向多極化過渡的重要時期,圍繞多極還是單極的鬥爭依然十分激烈。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西方敵對勢力仍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境內外敵對勢力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滲透。我們仍將面臨已開發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就國內而言,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係更為複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艱巨繁重。特別是我們的執政環境,執政主體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面對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國內外環境,只有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並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貫穿到黨的全部執政活動,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才能實現好我們黨的執政使命。從歷史教訓看,世界上一些曾經執政多年的大黨、老黨先後喪失執政黨地位,原因很多,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這些政黨在廣大人民民眾的心目中喪失了先進性。(蘇聯共產黨在20多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200多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勝利,但在擁有2000多萬黨員的時候卻喪失了執政地位。蘇聯解體、蘇共解散,既沒有遇到有組織的反抗,也沒有共產黨員集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區委、市委、州委,可以說在一夜之間就喪失了政權。蘇共這么快垮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蘇聯共產黨的先進性沒有體現出來,沒有讓民眾感受到,以致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基礎。在蘇聯解體前,當時的蘇聯社科院曾進行過民意調查,問“蘇聯共產黨究竟代表誰?”,結果認為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體人民的只占7%,代表全體黨員的也只占11%,而被認為代表官僚、幹部、機關工作人員的高達85%。一個喪失先進性的執政黨,其喪失政權也就不難理解。)世界上這些大黨、老黨興衰成敗的事實說明,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建立在永葆黨的先進性基礎之上。黨的先進性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作為一個執政黨,只有大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才能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