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3不管採用什麼途徑都要引導大學生在生動的對比鑑別中提高認識。如,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使大學生認清新舊社會兩重天和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事實;通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比,使大學生認清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事實;通過改革開放前後的對比,使大學生認清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強國之路、富國之本;通過階級對比,使大學生懂得雖然我國目前剝削階級已不復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階級鬥爭依然存在;通過對比教育激發大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並把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增強實現四化的信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樹立階級鬥爭的觀點和愛憎分明的情感。

3、1愛祖國是指關心祖國前途命運和榮辱興衰,並隨時準備為祖國的事業而獻身的一種崇高而熾烈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愛國主義的基礎。大學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體的人物、事件相聯繫的,因此,愛國主義教育要在幫助大學生了解祖國壯麗河山、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巨大貢獻的同時,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幫助他們客觀地分析我國近代所以落後的原因和未來美好的前景,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發憤圖強的精神。

3、2在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時,還要考慮大學生情感的特點,幫助他們鞏固和發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膚淺性、波動性,使他們懂得愛國主義情感,是一種民族的情感、階級的情感,是一種極其深沉的情感。我們既要幫助學生樹立熱愛黨、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導他們自覺地“調節”、克服脆弱的感情。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首先要以生動形象的事物、形成強烈的刺激,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青少年的認識特點一般是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壯麗的山河、雄偉的建築、家鄉建設新貌、熱烈的勞動場面、歡快的節日盛況、奧運賽場的勝利都能使他們產生愛國之情。因此,我們要組織大學生參觀祖國建設新貌、遊覽祖國名山大川,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引導他們進行今昔對比;也可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激發他們從愛家鄉、愛學校的一草一木,擴大、深化、升華為深刻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3、3其次,要在馬列主義理論指導下,通過具有辯證哲理的曉理,激發愛國之情。曉理要在理論聯繫實際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實際,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們要注意組織大學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結合學習中華民族的歷史、黨史,幫助他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念,特別是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問題。

4、1報效祖國是知祖國、愛祖國的發展,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黨的教育方針和時代的具體要求。熱愛祖國主要體現在是否有報國之志、報國之才和報國之行。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去育志、育才、導行。

4、2育志,即培養大學生樹立為四化獻身之志。其關鍵是教育大學生把自己的遠大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把刻苦學習與祖國四化建設事業聯繫起來,使他們懂得學習絕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財,不是為了光宗耀祖,而是為了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須做到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時刻準備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這些年來,對上述這些內容我們講得實在太少了,大有加強的必要。育志以激情為基礎,目的在於利用情感這種內部動機,促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