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糧食生產 確保糧食安全的幾點看法

搞好糧食生產

確保糧食安全的幾點看法

"糧食為萬物之首,糧價乃萬價之基"。糧食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糧食安全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如何搞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一直是各級政府十分關注的課題。現結合我市實際,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安全

糧食安全是政府行為,政府必須承擔起保障糧食安全的義務,切實履行建立糧食安全體系的職責,實現穩定糧食生產,穩定糧食供應,保障低收入階層糧食供給。首先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市耕地和糧田面積逐步減少,而且減少幅度有逐年增大的趨勢,特別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日益深入和生態建設的不斷發展,種植業生產將呈現蔬菜產業和其他高效優勢產品生產規模持續擴大、糧食生產規模逐漸縮減的趨向。目前,我市現有人口107萬,糧田面積69萬畝,人均僅0. 65畝,因此,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厲打擊非法占用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切實保護和建設好基本農田,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大力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改善糧食品種結構和質量。近年來,受結構調整和市場價格低迷的雙重影響,我國農業科技保障體系也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國家資助和將研究與推廣的重點由高產轉變為優質,由糧食作物轉向其他經濟作物,由此也導致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下降。到目前為止,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比任何時候都薄弱,大批糧食生產的先進實用技術不能得到及時推廣,糧食品種結構和質量不適應市場要求,缺乏市場競爭力,適銷對路的優質糧食和專用糧食,供不應求,一些質量較差的糧食滯銷,積壓較多。因此,大力推廣糧食優良品種種植,形成規模優勢,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及時發布市場行情,科學預測市場走向,引導農民合理種植,不失為提高糧食經濟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二、切實轉變職能,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

今年,我省糧食全面放開,推向市場。要確保糧食安全,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徹底轉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把國有糧食企業推向市場,真正做到政企分開,一切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一)轉變職能,真正發揮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必然要觸及到政府糧食權力機構,如果其職能仍然不改變,繼續扮演集運動員和裁判員於一身的計畫經濟特殊角色,那么,不管改革搞得多么轟轟烈烈,都將是"換湯不換藥",名改實未改的徒勞行為,經不住市場經濟的衝擊。因此,改革必須先從轉變政府糧食機構職能入手,具體應調整為四大職能:第一大職能是負責制定糧食流通的政策法規。為本轄區搭建合法自由經營的平台。第二大職能是負責隨時掌握糧食流通動態。全程跟蹤監督糧食行業執行政策法規情況,加強市場巨觀政策調控,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所賦予的職能,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執行力度,確保市場不亂,農民增產增收。第三大職能是掌管本級糧食安全。負責平時安全信息調查,安全體系建設、制定本級應急方案,掌握一批國有地方儲備糧庫以及應對戰爭等突發事件的糧食供應等工作。第四大職能是負責建立本級國有糧食企業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並使其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從而使其獲得最大的發展空間,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保證國有資產增值。從而,通過規範政府糧食機構職能,切實理順政企關係,真正實現"政企分開",使之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政府糧食職能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