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築農民增收的戰略支撐

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築農民增收的戰略支撐

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它事關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關農村社會的穩定,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沱江是國家優質糧棉基地和湖北省優質水果、水產品基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一號檔案精神,必須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傳統思維模式,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築農民增收的戰略支撐。

一、儘快更新思想觀念,進一步明確農產品加工業的主攻方向

思路決定出路。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首先必須更新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性。農產品加工業不單是工業問題,也不僅僅是農業問題,而是涉及農業、工業、流通等領域的大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能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能顯著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對市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農業來說,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相對過剩、需求不足這一難題,促進農業結構由適應性調整向戰略性調整轉變;有利於提高農產品檔次和質量,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推動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有利於提高農業技術裝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就是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就是扶持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觀念,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工業立市、項目強市”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扶持力度,確保抓出成效。沱江是農業大市,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呈異軍突起之勢,且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業有了較快發展,成為市域經濟發展中頗具潛力的增長點。到目前為止,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6家,形成了糧油加工、果蔬加工、棉紡加工三大板塊,農產品加工業的外向度也有了明顯提高,農產品加工品的國際競爭力迅速增強。另一方面,主要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都有明顯提高,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2003年,全市棉花產量達1.23萬噸,油料作物產量達4.65萬噸,水果總產達19.9萬噸,生豬出欄達50.82萬頭,家禽出籠574.55萬隻,肉類總產量達4.58萬噸,水產品產量達3.64萬噸,糧食作物因災雖有所減產,但總產量仍達到24.5萬噸。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糧油、果蔬、棉紡、水產品、木材等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堅持發展與提高並重,加快推進農工貿一體化,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把我市建成農產品加工業強市。

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打造“強勢主體”

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龍頭企業是關鍵。因此,必須按照“大小並舉”的要求,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競爭力強、外向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一是強力招商興龍頭。充分利用我市農產品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成本低、工業發展空間大等綜合優勢,把農產品加工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之一,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企業。要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和美日歐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區域,吸引這些地方的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要從建設項目庫入手,精心選擇一批農產品加工項目,通過採取定向招商、小分隊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形式,提高招商引資的成效。力爭在引進投資過5000萬元、過1億元的農產品加工項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扶優壯強育龍頭。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要求,選擇若干家骨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從政策、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實行重點扶持,使之上規模、上水平。對龍頭企業新上項目在地方財政、納稅獎勵、提供用地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持,享受招商引資項目同等待遇,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骨幹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精深加工項目,以及先進設備的引進和更新的貼息貸款。精心篩選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龍頭企業,爭取進入國家、省專項扶持籠子。大力扶持外向型龍頭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申報自營出口權,努力改善出口企業的通關環境,幫助其解決報關、商檢、退稅、貨運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服務,農業銀行等金融部門要把企業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對實力強、資信好的企業要加大授信額度,允許龍頭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商標等開展質押貸款。三是啟動民資建龍頭。瞄準全市30億元的儲蓄存款,進一步加強對民間投資意義、作用和各級政府鼓勵民間投資的方針政策的宣傳,組農產品加工方面的民營經濟大戶彀先進典型現身說教他們敢於投資、率先發家致富的體會和經驗,幫助人們豐富投資知識,增強投資意願,激發投資熱情。憩時,加快建立包括農產品加工產業政策信息、技術創新信息、市場需求信息在內的投資信息網路,定期向社會發布農產品加工方面的投資政策、投資項目、投資收益等信息。鏵引各類民間資本向農產品加工業聚集,建立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br>三、加快配套基地建設,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建好“第一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