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縣市域經濟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縣市域經濟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導方針,是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實際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發展縣(市)域經濟,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把握市情,科學確定思路,突出發展重點,遵循發展規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工農、城鄉、人與自然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全面把握市情,科學謀劃發展思路

堅持用全面的觀點、聯繫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科學謀劃市域經濟發展思路。一是從全局的角度定位市域經濟發展方向。堅持通觀全局、把握大局,綜合審視沱江地理區位、發展態勢和人文特點,找準優勢和不足,從區域經濟體系的角度合理定位。沱江是三峽和三峽的東大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工業發展條件好,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在三峽世界水電旅遊名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沱江發展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我們立足湖北和三峽發展的大格局,努力把沱江建設成湖北新興的工業強市、糧棉油等優質農產品生產大市、依託三峽的現代化衛星城市。二是從全面發展的角度確定市域經濟發展戰略。在制定市域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思路時,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作為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來考慮,統籌兼顧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堅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制定和實施“工業立市、項目強市、環境興市、誠信建市、開放活市、法德治市”發展戰略,切實做到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

二、突出工作重點,著力培育發展優勢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兼顧發展的各個方面,但是不能對各項工作平均使用力量。在統攬全局時,必須正確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抓住主要矛盾,突出發展重點,著力培育發展新優勢。

(一)大力實施“工業立市、項目強市”戰略,加快建設工業主導型經濟強市。針對沱江過去是農業大市、工業不發達的實際,把項目建設特別是工業項目擺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工業化進程,以工業的發展強市富民。近兩年市財政安排5000萬元資金扶持工業項目建設,用於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配套。近年來,全市共開工建設項目193個,其中已投產項目152個,在建項目41個,已完成投資32.7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1個。今年元至10月,全市共申報重點建設項目101個,計畫投資總額117.7億元,其中已竣工和在建項目57個,計畫投資總額36.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2.7億元。在今年已開工建設的項目中,投資過億元的8個,投資5000萬元至1億元的8個,投資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26個。項目建設拉動工業經濟高速增長。近3年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年均增幅達到22%,2004年預計達到33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幅達到32%;3年來累計實現利稅5.29億元,年均增幅13%,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今年元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8.86億元,同比增長35.7%,其中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2.43億元,同比增長28.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68家,其中17家是去年以來新增的企業。預計經過3-5年的努力,全市可培養稅收過億元的企業1個以上,稅收過千萬元的企業10個以上,稅收過500萬元的企業20個以上,稅收過100萬元的企業50個以上。一批項目的引進投產,壯大了財源,增強了財政實力,2001年至2003年,全市鎮級財政收入因政策性減收,由11392萬元調減至7406萬元,下降3986萬元,而全市財政收入由22464萬元增長至26016萬元,增加3552萬元,主要是新增工商稅收支撐了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今年全市財政收入可突破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