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開展民眾性的思想互助活動應著重把握的幾個問題

新形勢下開展民眾性的思想互助活動

應著重把握的幾個問題

如何增強經常性思想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地稅機關十分關注又亟需解決的一個現實課題。在實踐中,我們認為搞好民眾性的思想互助活動,應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既要相信民眾、依靠民眾,又要加強引導、合理規範,牢牢把握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的正確方向

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民眾思想難把握,活動開展難深入。往往一項活動開展起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離題走調,或者是三言兩語、冷冷清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有的因為活動開展費時費力,不知不覺又回到了“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老路上。要使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健康有效地開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一方面,要相信民眾、依靠民眾,牢固樹立搞好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的堅強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強引導、合理規範,使之始終運行在既定的軌道上。

(一)轉變觀念,樹立信心

既不能一講到新形勢下民眾的思想特點,就一概地認為他們利益觀念增強了,奉獻意識淡化了;競爭觀念增強了,集體意識淡化了;民主觀念增強了,服從意識淡化了,等等。只看到消極的一面,看不到積極的一面,喪失了依靠民眾自我教育的信心。也不能一講到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就表現出一種不屑一顧、不值一提的意識,過多地迷信“課堂”、“主渠道”的作用,看不到民眾身邊所蘊藏的豐富資源,意識不到民眾性思想互助所具有的、其它任何教育形式都難以替代的巨大優勢。我們要充分相信絕大多數民眾的思想覺悟,看到用民眾的事、民眾的話教育民眾自己,在思想上相通,心理上相近,工作上相知的特點,從而切實樹立起依靠民眾搞好自我教育的信心,主動給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積極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台,使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蓬勃健康地開展起來,使經常性思想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揚民主,營造氛圍

這也是思想互助的一個基本前提。如果彼此戒備、心存疑慮,民眾勢必會話藏心中,難吐真言。開展活動時,就可能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私下議論紛紛,或者回響者寡,旁觀者眾,教育和民眾隔著層紙、接不上火。因此,搞好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要注意為民眾創造一個寬鬆、平等的氛圍,尤其是作為各級領導、機關和活動的組織者,要放下“架子”、擺正位置,堅持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允許大家亮思想、談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不能把講家庭有實際困難的,簡單地當作是不能正確處理“小家”與“大家”的關係;把考慮個人進退走留的,當作是私心雜念重;把認為工作艱苦的,當作是貪圖安逸享樂,等等。而要根據不同人員的具體情況和他們的一貫表現、思想覺悟等聯繫起來,全面地認識,辯證地看待。對不願講心裡話,思想一時轉不過彎的,也不要強迫苛求,而要耐心啟發,給他們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自始至終都充滿民主的氛圍。

(三)積極引導,加強謀劃

這是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關鍵。一方面,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作為經常性思想工作的一種方式,與經常性的談心教育又有所不同,它僅靠基層來操作實施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民眾層次的不同和認識的差異,也決定了在開展民眾性思想互助活動中,必然會出現“群雄爭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在發揮民眾主體作用的同時,還要積極發揮組織者的主導作用。在主題選擇上,要能把民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履職盡責、做人做事上來,引導到如何正確看待待遇與責任、個人與集體、眼前與長遠、需要與可能的關係上來,防止事與願違、“誤入歧途”。在具體實施中,既要堅持靈活性,更要堅持原則性,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對活動中出現的偏差及時進行糾正,防止遷就照顧、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