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創新實現緝私警察工作的四個轉變

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是保持黨的生機與活力的根本所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在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因此,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實踐,貴在創新。海關總署黨組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過程中,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海關工作,不僅審時度勢,圍繞“把關”與“服務”,推出通關作業改革、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建設、“兩水兩陸”轉關運輸監管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新舉措,而且順應國際經濟發展大潮,響亮地提出了“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海關工作新方針,為充分發揮海關職能,服務國家經濟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那么,作為緝私警察,應如何與時俱進,深入貫徹新方針,積極為改革服務,並通過海關改革推進自身的建設與發展,的確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緝私警察組建以來,按照海關對緝私工作的統一部署和指揮,在尖銳、複雜的反走私鬥爭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嚴懲走私犯罪,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不能否認,隨著工作格局的逐步調整和隊伍的發展壯大,也逐漸呈現出一些問題。如:“警察”理念與刑事執法意識不強,整體作戰能力有待提高,基層基礎工作薄弱,隊伍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尚待建立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與緝私警察工作運行機制相對滯後於形勢的發展,與管理觀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不適合隊伍的性質、特點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要更好地貫徹新方針,適應海關改革的大局,實現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增創打私新優勢,就必須以改革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有利於海關事業的發展,有利於打擊走私犯罪,有利於緝私警察長遠建設”的角度出發,進行管理觀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內容的創新,用創新思維,努力實現緝私警察工作的四個轉變,開創走私犯罪偵查工作新局面。

一、在執法理念上,由“單純打擊”向“嚴格執法、熱情服務”轉變

海關工作新方針的內涵就是既“把關”又“服務”,通過“把關”與“服務”的有機結合,保證海關職能的充分發揮,服務經濟建設。“把關”與“服務”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關”是手段,“服務”是目的。離開“把關”講“服務”,或者只強調“服務”而忽視“把關”,把二者割裂開來,必然會導致執法偏差,影響經濟的發展。因此,“把關”之中有“服務”,“服務”之中不能忽視“把關”。從緝私警察的角度來看,要認真貫徹新方針,就是要擺正位置,在觀念上改變為打私而打私的思想,通過打團伙、破現案、清積案、追逃犯等一系列措施,維護關區良好的經濟秩序,保證守法企業公平參與外貿出口,促進經濟快速增長;通過在案偵工作中準確掌握法律政策界限,嚴把立案、採取強制措施和扣押私貨、運輸工具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把企業的合法運作、合法經營影響減到最低程度;通過深入開展“開門評警”和“警務公開”活動,上門徵求企業和民眾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加強緝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