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法制課講稿

保**等九人以暴力的脅迫手段多次搶劫他人財物,其行為已觸犯了刑律,構成了搶動罪。保**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本案的主犯,且結夥多次持刀搶劫。對社會危害大,影響極壞,使學生上學無安全感,犯罪情節嚴重,應從重處罰。鑒於保**犯罪時未滿十六周歲,應減輕處罰。劉*、梁**犯罪時已滿十八周歲,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從犯,應根據其周歲,在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本案的從犯,應根據其犯罪的情節比照主犯從輕處罰。張**、***、樊*、李*、關**、丁**犯罪時未滿十六周歲,且是本案的從犯,應減輕處罰。法院200*年*月15日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以搶劫罪,判處保*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2000元;判處劉*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1500元;判處張**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1000元;判處樊*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1000元;判處李*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緩刑二年,並處罰金1000元;判處梁**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緩刑二年,並處罰金1000元;判處關**有期徒刑六個月,宣告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元;判處丁**有期徒刑六個月,宣告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元。

這個案件中,涉及《刑法》總則中關於犯罪的7個概念。

1、刑事責任年齡:《刑法》17條規定:14周歲以下是完全不負刑事責年齡段。14周歲至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年齡段,這一年齡段的公民犯以下8種罪的,應負刑事責任。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姦、搶劫、販毒、放火、爆破、投毒。16歲以上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段。14--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2、緩刑:是指附條件的暫緩刑罰執行的制度。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一是判處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據犯罪性質和悔罪表現,使用緩刑不致瑞危害社會;三不是累犯。累犯不適用緩刑。

3、罰金。附加刑的一種。成人不少於1000元,未成年人不少於500元,強制繳納。

4、共同犯罪。由二人以上故意犯罪為共同犯罪。

5、主犯。是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根據規定,主犯包括了兩種情況:(1)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他們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是犯罪集團的核心。(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6、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謂次要和輔助作用,是相對主犯的主要作用而言。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7、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強行劫取財物的行為。從客觀方面看,被告人必須實施了對公私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護者均使用了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劫走財物。這是所說的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對被害人的身體實施打擊或者強制,如殺傷、毆打、捆綁和禁閉等。這種暴力是犯罪分子用以排除被害人抵抗,從而劫取財物的手段。搶劫罪的脅迫,是指犯罪分子以暴力相威脅,迫使受害人不敢反抗,從而順利劫走財物的行為,被脅迫的對象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受害人的親屬,朋友或者同事。從庭審調查的事實看。保**等九被告人把作案對象選擇在學生身上,正是利用在校學生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的特點,各個被告人收集一起,尋機作案,從身份上,是社會青年對付在校學生,力量對比上,或是三對一、四對一、甚至九對一,給受害人以暴力和脅迫,迫使受害交出財物或任其掏出錢物拿走,其行為完全符合搶劫罪客觀方面的要件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