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機關如何在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市場中有所作為

司法行政機關如何在拓展和規範

法律服務市場中有所作為

[內容提要] 司法行政機關在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市場中應該起主導作用。本文針對當前我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出發,立足與司法行政機關在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市場中的基本職能定位,立足於我國法律服務制度環境的基本架構,引入系統論的基本分析方法,結合我國法律服務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基本思路,提出司法行政機關完善和發展法律服務市場的工作重點及努力方向。

[關 鍵 詞] 司法行政 法律服務 工作重點

一個完善、成熟的法律服務市場應是一個以律師為主體全方位參與的統一開放的、競爭有序的規範化市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服務市場從生成、發育到逐漸發展,對我國的法制建設、經濟建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我國法律服務市場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其發展的矛盾和障礙。2004年4月,全國開展集中教育整頓律師隊伍,說明其中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正視和解決的時候了。

一、當前我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法律服務業自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重建以來,經歷了若干重大的體制變革和業務領域的不斷擴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概括起來有“三個不合理”和“三個滯後”的問題。“三個不合理”是指法律服務業的服務領域分布不合理(經濟學稱為“產業結構”不合理)、法律服務業的組織結構不合理(經濟學稱為“企業結構”不合理)和法律服務業的區域布局不合理(經濟學稱為“產業布局”不合理)。“三個滯後”是指管理機制的滯後、誠信體系建設上的滯後和法律服務業相關法律建設上的滯後。上述“三個不合理”和“三個滯後”的問是制約法律服務業進一步“拓展和規範”的主要問題。“三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法律服務業的服務領域分布不合理。一是訴訟領域的法律服務逐年下降,與同期法院訴訟案件的審結數量不成比例。以廣州市地區為例。2002年刑事訴訟中,律師參與辯護的案件只占法院審結案件數的1/3,而且還包括法律援助的指定案件;民商事案件僅為法院同期審結案件數的2/5。二是非訴訟法律事務中,新的經濟領域、複雜的和複合的法律事務、涉外的法律事務主要集中在十幾家律師所中,而絕大多數律師所在比較小的空間去爭取普通的非訴訟事務;三是非訴訟法律事務主要停留在財產關係和一般性法律關係上(如:商標、專利的代理等),而少有參與到企業、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的經營決策和行政管理、社會管理之中,停留在法律服務的表層,成為企業的“消防隊”,還未真正成為企業的“外腦”。

第二,法律服務業的組織結構不合理。一是法律服務主體人員嚴重不足。法律服務主體主要是指執業律師和基層法律工作者。以廣州為例,從2003年10月廣州市司法局提供的數據來看,加上11個公職律師事務所,廣州市現有市轄律師事務所154個,執業律師1564名,這對於八百萬常住人口、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來講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從基層法律工作者來看,我國現有鄉鎮法律服務所20771個,法律服務工作者7萬餘人,而全國共有鄉鎮39240個,有近一半的鄉鎮沒有法律服務機構。二是法律服務主體內部魚龍混雜。一方面是當前法律服務隊伍並沒有形成服務市場經濟發展的合理梯隊,沒有能夠真正按市場需求產生或配置法律服務主體,即要么某種律師過於集中,要么某種律師極度缺乏,導致法律服務市場無法良性運作。另一方面是公民有償代理、假冒律師、 “黑律師”等現象日益嚴重,加劇了法律服務隊伍的組織結構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