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他還說:“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把這兩段話運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企業文化與企業改革、企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建設企業文化,就成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

現在我國的企業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企業改革,歸根結底是要適應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增強企業的活力。實踐已經證明,如果僅是就改革談改革、就經濟抓經濟,不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不實施企業文化管理,企業就會缺乏戰勝困難的凝聚力和精神動力,也就不能主動迎接和經受市場經濟的新挑戰。

我們企業的發展,需要各種推動力。企業文化無疑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動力。沒有好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發展同步進行,就不能稱其為現代企業,企業就不能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同樣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因蘊涵的文化層次、服務水平的不同,而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同的地位。特別是在現代市場中,產品的行銷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是文化的

融合和認同。只有既能創造產品、創造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創造現代企業文化的企業,才是具有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的企業。實踐也證明,凡是搞的好的企業,其成功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把它視為增強企業凝聚力、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企業重視文化因素在生產經營中的能動作用,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經濟和科技實力的作用,就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企業文化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念、企業的精神、經營之道、經營境界和廣大員工認同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這是企業享有的、特有的、無形的、能動的精神財富,時時刻刻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建設好企業文化,對內,可以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對外,可以形成市場的競爭力。現在國有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如何大力開拓市場空間。我們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使現代商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越來越高,使科技文化在投入產出中的貢獻越來越大,就應突出企業形象、企業信譽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發揮這個無形資產或者資源的作用,從而使企業不斷適應市場、開拓市場,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不斷擴大自己在市場中的空間。

企業想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首先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是樹立新觀念。包括樹立法制觀念、市場競爭觀念、質量第一觀念和成本效益觀念等。特別是企業領導者和全體員工,都要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辦好企業,離不開法制的引導、促進和保障。而法律的有效實施,又有賴於人們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增強和提高。法和道德既相互聯繫又互為補充,辦好企業還要有明確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使員工具有與企業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意識,理解、支持、主動地參與改革的意識,當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主人。

第二是培育新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無形力量,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企業基本信念、目標和理想追求。適應兩個根本性轉變,要特別培育企業新精神,把企業的經營之道轉化為全體員工的理想追求、奮鬥目示和精神動力,以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搏擊風浪的能力。“團結、高效、學習、創新”正是適合我們三公司改革和發展企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