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市黨建示範點典型交流會議上的發言

我來自xx縣xx局,現任局黨委辦主任兼工會主席。掐指算來,本人工齡20年、黨齡17年,從事黨務黨建工作也有14個年頭了,聯繫市縣級非公經濟黨建示範點與聯繫點,負責商務系統黨建工作。很榮幸,也很惶恐,作為非公黨建指導員的代表,現就在引導、指導與參與非公黨建的一些做法,談談一點膚淺的體會與認識,或許會拾人牙慧,落入窠臼,老調重彈。不妥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商務系統現有黨總支3個、黨支部25個。從組織結構來看,是由原商業局、外貿局和物資局“三合一”組建的;從經濟結構看,既有機關事業黨組織,又有非公經濟和改制企業黨組織;總體結構看,非公經濟的黨組織數、黨員數、員工數均占居“大半壁”江山。我聯繫的三個黨建示範點與聯繫點均為商貿服務業、股份制民營經濟,組織建制為黨總支,黨員比例偏少(不足4%),員工隊伍龐大,企業員工文化程度、年齡普遍適中,一線員工女性居多,發展空間較大。由此可見,一方面,組織層次多樣、黨員結構複雜、公私所有制並存,構成了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另一面,非公經濟組織在組織結構與黨員構成、職工人數上,顯而易見地占處主導地位,非公經濟黨建因此又成為重中之要。欣慰的是,企業運營良好,資金實力雄厚,員工隊伍龐大,又給策劃開展活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支撐與廣闊的施展空間。

二、主要做法

(一)因企制宜,條分縷析“五化”現象

“成功的道路只有一種,而失敗的原因卻千差萬別。”多年來,針對非公經濟黨建中曾有的參差不均、良莠不齊、發展失衡等不良現象,本人通過切身體會與深入探究,分門別類、由重及輕地甄別為“五化”頑症,程度不同地顯現為白紙化、邊緣化、二元化、神聖化、靜態化現象,一定程度上背離了當前非公經濟“雙強六好”的目標理念。

一是白紙化,呈現為“白薄弱”的特徵。集中表現為“白茫茫一片”,啥都沒有;黨建基礎薄,啥都沒幹;工作能力弱,啥都乾不來。國有改制企業黨員居住分散、年齡老化、組織渙散,現象表現極為明顯。二是邊緣化,表現為“靠邊站”的特徵。在強勢的經營為主與效益優先面前,黨建工作成為“右傾路線”,被束之高閣,閒置一隅,袖手一旁,這曾在大多數非公經濟組織中表現較為突出。三是二元化,表現為“兩張皮”現象。黨建與企業建設發展“兩不沾”“各自為陣”、甚至於“背靠背”:黨是黨,行政是行政,事務是事務,司務是司務,導致黨的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成為永不交叉的“雙軌線”。四是神聖化,表現為“形而上”現象。與邊緣化相對的另一極端,黨建工作被捧上神壇,方式陳舊死板,內容單調枯燥,往往是正襟危坐,唯上唯書,脫離黨員民眾,缺乏生機與活力,缺乏針對性與務實性。五是靜態化,表現為“關門主義”現象。與動態化相對(有別於黨員流動與疏通關口的“動態化”),黨建工作由大會到小會,從讀報紙到念檔案,“關門學習馬列毛,照搬照抄紅寶書”,時間耗在文山會海中,缺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巧妙活潑的活動與載體,缺乏靈活性與實踐性,令人厭煩甚至曲解,往往收效甚微。

(二) 順勢利導,攻克黨建“五化”頑症

黨的xx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提出了“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命題。我認為,黨建科學化應圍繞黨的建設、發展與管理、服務,可以演繹為標準化建設、制度化管理與常態化活動、人文化服務“四化”。通過分門別類,因勢利導,我立足非公黨建現狀與工作特點,盡力攻克“五化”頑症。

(一)著眼組織、隊伍建設,解決“白薄弱”問題

一是組織建設。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分類指導的原則,著眼於支部建立、調整與撤併、提升,按照“撤(轉)建、改(換)、升”的工作思路,理清了隸屬關係與組織建制。一是“撤”。對於已實施改制、名存實無的3個原國企、2個機關黨組織予以撤銷,黨員移交所屬社區;正在實施改制的國企黨組織予以保留。二是“建”。根據“大建設”的明確要求,三年來新建企事業黨支部各1個。三是“改(換)”。對(總)支部到任期滿與班子成員調整的,三年來,共有5個黨組織予以適時改選與換屆。四是“升”。部分企業規模較大、效益顯著,組織工作出色、黨建有力,符合升級建制條件的,將兩家黨支部升級為黨總支。

二是隊伍建設。示範點黨總支堅持有效施行“雙培計畫”,黨組織和黨員成了公司的“氣場”與員工的“磁極”。通過上黨課、學習考察、工作交流、黨建研討與專業培訓、技能大賽、崗位練兵,拓寬了黨務幹部與黨員的知識面,加強了黨員隊伍建設。在陣地配套建設上,按照黨建的一般性要求,實現硬體“六有”目標建設,並設立黨建宣傳欄、走廊文化與網站、qq群等,個別公司還設定了圖書閱覽室、文體室、練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