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進校園”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今天的xx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今天xx國小的校園曼妙多姿,詩意盎然。因為校園獨特的魅力,因為一種致遠詩香的凝聚,因為各位領導不辭勞苦,諸位文朋詩友風塵僕僕,帶著對教育的關愛,緣於對中華詩詞的虔誠,懷著對“中國夢”的向住,匯集於“國中首善之地”的xx,參加“南京市詩教進校園工作經驗交流會”。

南京xx中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名校;是一所座落在獅子山麓,繡球湖畔,挹江門旁,桃園故里的一朵奇葩;是一所勵精圖治、發展迅猛、校風嚴謹、設施完善、質量上乘的耀眼明星。我校把擁有“國際視野、民族靈魂、健康信念、卓越潛能”現代都市人,作為培養目標,結合我校實際,在省、市詩詞協會,特別是在南京鐘山詩詞研究會的關懷、指導下,於XX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了“桃花雨”詩社,開始了“詩教進校園”活動,吸引了眾多酷愛詩歌的師生走進了詩歌的藝術殿堂。5年來,我校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有關工作向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匯報如下:

一、“詩教進校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

馬卡連柯說:“教育是詩一樣的事業。”教育與詩、詩與校園中的人有著天然的永遠割不斷的聯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懷赤子般的虔誠,在心底追索,冥思,叩問。我理想中的未來學校應該是怎樣一番景象。在那裡的學生們應該有怎樣一種精神面貌和求知狀態;在那裡工作的教師應該有怎樣一種職業心態和學術水準;在那裡管理的校長應該有怎樣一種人格境界和智慧層次。我覺得,詩歌絕對可以使我們獲得對世界最好的理解。

中國是詩的國度,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問世迄今已將近三千個春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燦若繁星的詩家詞人,產生了題材多樣、風格各異、汗牛充棟的作品。從一腔愛國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從“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回味。同時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營養。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以先進的詩詞文化力量,陶冶、提高青少年的素質,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說,詩教進校園,是時代的趨勢,是國家發展的必然,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需要。

二、“詩教進校園”是學生成長的需要

我校與南京鐘山詩詞研究會友好合作多年。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鐘山詩社老師的關心支持下,詩社小會員們已經初窺詩歌門徑,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腳步,讀詩、賞詩、寫詩的氛圍初現端倪。

1.成立“桃花雨”詩社。

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xx中是有著豐厚文化底蘊,飽含著浪漫的詩歌因子,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地方,她是文學的土壤,更是詩歌的高地。尤其秋天的xx中校園是浪漫的,每一縷溫熱的風都仿佛寫滿了詩意。見證了南京大屠殺的約翰馬吉圖書館在秋意的浸染下是深沉的,但他依然知詩意、解詩情、悟詩意、入詩境。

唐代詩人蘇頲《雜曲歌辭•桃花行》“桃花灼灼有光輝,無數成蹊點更飛,為有芳林含笑待,遂同溫樹不言歸”。我校的“桃花雨”詩社取名既有校址座落在獅子山麓,繡球湖畔,挹江門旁,桃園故里之因;更有“灼灼愛心催開桃花朵朵,朵朵桃花點綴詩意校園”之意。

2.編輯《江潮》校刊詩歌專輯。

從XX年到XX年我校學生在《南京詩詞》上發表了近300首古體詩,在《南京晨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七彩語文》《語文教學與研究》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近百首古體詩,在《閱江潮》刊物上更是發表了“迎青奧”慶祝建黨、建國活動,讚頌家鄉南京的詩歌有兩百首之多。5年來,我校學生共發表詩詞近600首,均彙編成冊,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學生的讀詩、賞詩、寫詩的積極性。

3.開展豐富多彩的詩教活動。

我校36名xx詩社學生XX年1月22號參加《xx電視台•詠春》欄目的現場製作節目。為慶祝建國65周年,我校“桃花雨”詩社還拍攝了詩歌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mtv,上月24號,我校還承辦了鼓樓區“‘圓夢中華’金秋詩會”等大型詩教活動。成為了“xx市校園詩教實驗基地”。多次獲得了省市“詩教工作先進集體”的稱號。我校的詩教活動所取得的成績,讓學生、家長、老師備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