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機關務虛會發言稿

三、關於活力與秩序

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保證。作為一名普通的機關幹部,我談這個話題並不是很恰當,但作為部機關的一份子,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部機關自身建設建言獻策。雖然我們組織部的幹部做人做事差不多是最講規矩、最守紀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這裡我也提三個建議:一是崗位意識要更強。按照我的理解,每個科室每個崗位都有各自的職責,你在哪個崗位上工作,就要把哪個崗位上的事做好。不管這些事有多難做,不管你當時有多忙,哪怕不吃不喝不睡,都不能搞上推下卸、左抵右擋,都必須把這項工作做到極致,這就叫有崗必有責、為崗必盡責。雖然我們每個科室的職能裡面都有這樣一句話,叫“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但這只是一條附加條款,應該儘量不用或者少用。說的還形象點,就是應該事隨崗位走,事隨責任走,而不是事隨人走,事隨領導意願走。拿研究室作例子,研究室主要負責重要文稿的起草和為部主要領導服務,但絕不意味著只要是重要文稿,就一股腦地歸口研究室,這裡應該有個重要前提,就是涉及到哪個科室,就該哪個科室把材料弄好,即便不是精品,至少應該是成品,更不能是半成品甚至是廢品。我非常渴望深入融合各業務科室的工作,但研究室是錦上添花的,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二是能力席位意識要更強。在部領導的悉心關愛下,包括我在內的科室長們在職務職級上都得到了長足進步,即便一些剛進部不久的同事也可以說是曙光在前。而在我們潛江這個小地方,一個正科就已經與部領導們平起平坐了,用麻將術語講就是已經“封了頂”,那么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不容迴避,就是在剩下的時間裡(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我們朝哪個方向努力,怎么來激發自己的內生動力。這個問題不解決好,貽誤工作不說,更會讓自己的人生暗淡無光。就我個人而言,現在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利用有限的時間,抓緊在組織部門這個難得的平台上磨礪自己、增長才幹,在做人、做事、做官、做學問等各個方面都全面提升改造自己,以後無論到哪裡工作都是自信滿滿、遊刃有餘的。記得在前幾年的務虛會上,我曾經提過一個觀點,就是要有代的意識。這也是朱部長經常跟我講組織部過去的故事產生的念頭。我們不能給人一種感覺,就是組織部的這些幹部,就像九斤老太的口頭禪,叫一代不如一代。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希望若干年之後,等我們的繼任者回憶組織部的傳統的時候,別給我貼上一個水貨的標籤就已足夠。人的能力都是逼出來的,最怕的就是溫水裡煮青蛙,如果三十歲上下都不逼著自己學,不逼著自己寫,不逼著自己思考,那么四十歲左右、五十歲左右就更別提了。馬雲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佳句,阿里巴巴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但畜生用,而是將普通者當優秀者來管理。如果機關幹部都等部領導發話,推一下就動一下,主觀能動性永遠發揮不出來,活力四射的機關氛圍就難以確立。個人認為,部里要放養不要圈養,要培養狼性而不培養羊性,要大張旗鼓的鼓勵競爭,但這種競爭不是職務與職級的競爭、不是所謂的核心科室與邊緣科室的競爭,而是能力水平的競爭。真正的和諧機關,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有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成就感。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我想部里秩序和活力都不成問題。三是宣傳意識要更強。隨著形勢的變化,只做不說的時代早已過去。組織部門要敢於和善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大家留意,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大媒體都開設了專門的評論版面,省委組織部也經常要求市委書記在湖北日報發表黨建方面的署名文章。只有搶占了輿論制高點,說話才有人聽,辦事才有人跟,才能既有為又有位。如果大家留意潛江日報,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過去配發評論多在兩會期間,現在只要是重大新聞,總會配發評論。像宣傳部里的道德模範、文明城市創建,像紀委每一次通報幾乎都配發評論。這雖然是表象,背後其實還有很多故事,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報社壓力非常大,找不到撰寫的人員,甚至跟我開價500元一篇,我說打死我都不寫。但輪到我們組織部了還是當仁不讓,從嚴治黨系列評論我就連著寫了5篇,基層黨建述職的我就寫了一篇,當然這不包括教育實踐活動的。另外,XX年到現在,研究室在人民日報發表了張書記的一篇署名文章,在湖北日報發表了2篇張書記的署名文章,在黨員生活發表了1篇張部長的署名文章。雖然這些成績離領導的要求有差距,但我覺得改進並不難,在宣傳這一塊,畢竟我們很多工作都是扎紮實實做到位了,缺的只是深入系統的研究總結。我想好了,今年中心工作相對較少,我將把大量精力花在調研宣傳上,每個月確定一個專題,同各業務科室一起共同調研謀劃研究總結,並做到一稿多用,分別形成部主要領導的署名文章、部里的工作經驗、業務科室的組工信息以及研究室的調研報告,在搞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更好地發揮以文輔政的作用,希望各業務科室大力配合,共同努力,開創組工宣傳新局面。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已過不惑之年,我可以惑而不解,但不能惑而不言,剛才的發言肯定有諸多的不合適宜,還請領導和同事們見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