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年會發言稿

我匯報發言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教改實驗”。我是xx市xx區xx中學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名字叫吳泓。我做這個實驗,時間從XX年開始一直到今天。剛開始的時候我是用紙製品來做,XX年加入中央電教館的專題學習網站建設與套用課題,用網路來做。XX年我建起新浪部落格“xx工作室”(http://blog.sina.com.cn/xxxxxx),就用網路部落格的形式來做。它們的功能是一樣的。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一個主題詞是“生成思想”

第一次用紙製品做專題研究性學習之後,學生在班刊“卷首語”上寫道:“原來我們也有思想。”這給了我很大震動。後來經自己實踐和研究,我認為,生成思想,才能生成出高質量的語言。XX年5月19日,我在《中國教育報》發表一篇文章,題目是:《學生的思想究竟從哪裡來?》,是對這一思考的總結。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二個主題詞是“培育思維”

經過長時間的時間與研究,我發現,高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應該從“感悟型”思維向“思辨型”思維發展,最後走向綜合型的“研究”。國中階段,學生的“感悟型”思維訓練已經完成,初三年級,學生的“思辨型”思維已初露端倪。進入高中階段,就應該從“感悟型”思維向“思辨型”思維發展,最後走向綜合型的“研究”。這樣,學生走入高校,走向社會,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三個主題詞是“經典閱讀”

在我看來,學校的語文教育應該擯棄那些非經典之作的語文學習,擯棄那些攔腰斬斷、割裂經典、急功近利的“應試閱讀”,拒絕那些快餐式的所謂的“淺閱讀”“悅讀”。學校的語文教育應該讓學生讀整本書,帶著思考讀書,讀生命這本大書。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四個主題詞是“專題研究”

我寫過一段話是:“專題”為的是集中,“研究”為的是深入。當一個學生聚焦某個“專題”,材料不斷積累,認識逐步加深,體驗點點匯聚,思想層層積澱,分解化合,發酵蒸餾,就會凝結成一種對社會、人生獨一無二的個體認識,即精神、思想層面的東西;就會去陳言而留真意,除粗穢而存精氣,就能做到由博返約,厚積薄發。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五個主題詞是“讀寫一體”

因為“讀”什麼決定了你“想”什麼,“想”什麼決定你“說”或者“寫”什麼;“說”“寫”的質量取決於你“閱讀”的質量,“說”“寫”的高度取決於你“思想”的深度。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學習是讀寫分離的,我的教改實驗說明讀寫是可以一體的。

我的教改實驗的第六個主題詞是“網路平台”

儘管有人認為,網路是快捷而膚淺。但我的實驗證明,網路也可以快捷而深刻。網路之美在於其內在的簡約、便捷。在我看來,網際網路是勢不可擋的。未來的十年,網路閱讀極有可能替代紙製品閱讀。書籍會成為博物館的珍藏。

網路環境下的學習的好處是:鼓勵師生互動;促進學生之間交流合作;鼓勵主動、自主學習;及時提供反饋;強調學習任務、時間;傳達高期望值;尊重多樣化的天賦和學習方式,等等。

下面補充說明幾點

一、開設課程

我們的語文學習課程分三組,它們是:

第一組

1.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讀《詩經》

2.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楚辭》

3.天縱聖哲——感悟孔孟老莊的言說

4.日月清朗,千古風流:讀《世說新語》

5.桃源夢境與歸去來兮:讀陶潛

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讀李白與杜甫

7.一片江山盡姓韓:讀韓愈

8.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讀蘇軾

9.一民之生重天下:讀王安石

10.末世悲歌傷紅樓:讀《紅樓夢》

第二組

1.百年尋夢:讀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

2.走進魯迅世界:讀《吶喊》《彷徨》

3.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讀《雷雨》

4.苦難與憂思鑄就的詩魂:讀穆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