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例會發言稿

上學期已經提出了大約是5:2.5:2.5的思政課課程體系。目前進展良好。學生與輔導員的反映。

從教書育人的角度看,課程體系是教學內容,真正要學生能夠學進去,提高素質,還必須建立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這就必須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就是生本教育。

一、  關於生本教育是否適用於理科的問題。對高中理科的生本教育實踐、對大學通信工程專業(注1)、百度雲生本教育資料夾中其它文章(連結: http://xxx.bxxxx.com/s/1mgh2hh2 密碼: xxxx)已經表明此方法對理科教學也是有效的,不過相對於文科,需要老師在前置作業階段給予更多的指導和督查,不能布置完前置作業就了事。

二、  關於認識規律的討論:

知行分開:所謂兒童是行知律,成人是知御行?

知行合一。自適應學習、實踐論、摸著石頭過河都屬於此。為什麼?現實比邏輯更為複雜。

這關乎到生本教育是否適用於大學。

王xx認為知與行僅是一件事的兩面。不可能將其分開。知是行的開端,行是知的完成。做的過程就是知識的套用與深化過程。“知之真切篤實處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便是知。”

百度雲生本教育資料夾中有關大學生本教育教學實驗的事實已經表明生本教育也是適用於大學各個專業的。

三、  關於教育規律的討論: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找到的一個根本性的理論就是模仿自然。貫串在《大教學論》全書的是人文主義、自然主義、民主主義和感覺主義。靠師本教育不能實現。生本教育有可能解決多年來未能解決的素質教育落實在課堂的問題。為在耿丹學院建立提升大學生教育質量的長效機制,需要建立兩個體系。一個是“專業課程體系”。學分制框架解決的是學生選擇學習課程的主動權。另外一個是以生本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體系或者說“素質訓練體系”。它要解決的是學生選擇課程後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權。

四、  林植潘實驗室的例子說明了什麼?

五、  調查結果說明了什麼?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的“生本教育教學方法體系”應該是工作重點之一。

六、  在xx學院實施生本教育的具體操作方案。建議如下:

1、本學期先在我開設的《創新創業訓練營》、《心理調整讀書會》課程試驗生本教育方法。思政部老師和其他系部感興趣的老師準備。​

2、成立xx學院生本教育教師工作坊。對生本教育感興趣的教職員工志願參加。工作坊將介紹、推廣生本教育理論和實踐方法。就參加工作坊各位老師自己在實踐生本教育中相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專題性討論。促進各位老師深入思考生本教育情境中遇到的問題,借鑑和吸收他人的觀點和方法,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和專業視野,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提高。生本教育本來就是多樣性的。有時老師還針對一個學生採取一個適用於他的方法。上個星期四已經舉辦一次,討論非常熱烈。希望各系部的領導支持!

3、下學期在思政部開設的課程中逐步實施生本教育方法。爭取在1-2年內,學生在課堂展示時間逐步提高到50%。這將影響和幫助xx學院每年入學的新生養成自省、交流、討論、合作、互助的習慣;認真聽課、主動學習、獨立和積極思考、遇惑查書或者請教的習慣;隨聽隨記、隨看隨注、不動筆墨不讀書、不經思考不回答的習慣;書寫認真、考慮問題縝密、一絲不苟的習慣;出錯反思、及時改正、注意積累的習慣;知行合一,從己做起,嚴於律己的習慣,“成功”的習慣。增強學生從自身找原因,從己做起,帶動周圍和社會進步的能力。

4、xx學院其他系部有積極性的也主張開展試點。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開。實施時間長短由院領導確定。​

七、對於《關於制訂學分制框架下XX級人才培養方案 的指導性意見(討論稿)》的書面折衷修改建議:為在xx學院建立提升大學生教育質量的長效機制,需要建立兩個體系。一個是“專業課程體系”。學分制框架解決的是學生選擇學習課程的主動權。另外一個是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體系”。它要解決的是學生選擇課程後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權。

建議可以在《關於制訂學分制框架下XX級人才培養方案 的指導性意見(討論稿)》中提一句:“為在xx學院建立提升大學生教育質量的長效機制,將建立兩個體系。一個是以學分制框架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另外一個是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體系”。限於時間和篇幅,本檔案將首先著重建立在學分制框架下的專業課程體系。關於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體系”,本校將在個別課程與系部先行試點,逐步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