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財產公證利弊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婚前財產公證已成為一個前沿話題,那么要想了解婚前財產公證,就必須從夫妻財產制說起。我國婚姻法規定,婚前財產屬於夫或妻個人所有,但由於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長期共同使用、消耗、變更上述財產,使如何認定婚前財產的範圍和產權歸屬成為司法實踐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也是婚姻糾紛中雙方經常爭議的焦點。因此,公證的概念也隨之而來,那么,什麼叫婚前財產公證?它對社會以及人類帶來了什麼呢?

一、婚前財產公證的發展

(一)婚前財產公證的認識和認定。夫妻財產制,是指規定夫妻財產關係的法律制度,其內容包括夫妻財產制的設立,變更與廢止。夫妻婚前婚後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收益、處分,以及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夫妻對外財產的責任,婚姻終止時的夫妻財產的清算和分割問題。這其中就包含著夫妻離婚時的財產清算分割問題,由此引發的婚姻糾紛也不少,因此,能防止此類糾紛的“夫妻財產公證”也隨之產生,那么,什麼叫“夫妻財產公證”呢?“夫妻財產公證”主要分為“婚前財產公證”和“婚後財產公證”兩種形式。顧名思義,是指夫妻或者是未婚夫妻對雙方婚前的個人財產或者是婚後共同財產的界定。即婚前財產公證是指公證機構依法對夫妻(未婚夫妻)雙方就各自婚前財產和債務的範圍和權利歸屬問題所達成的協定的真實性、合法性給予證明的活動。婚前財產公證有兩種形式,一是未婚夫妻在結婚登記前達成協定,辦理公證;二是夫妻雙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達成協定,辦理公證。

(二)婚前財產公證的確立。過去,婚前財產公證對將要結婚的中國人來說是相當敏感的話題。新《婚姻法》出台,這部法律規定,結婚前,男女雙方應當依法到公證機關對各自的財產、債務的範圍、權利歸屬問題進行公證,經過公證的財產約定將會得到法律直接認可。辦理“夫妻財產公證”,夫妻或未婚夫妻雙方要親自到公證處填寫申請表,並提交雙方的身份證明、夫妻財產協定書、財產的產權證明(如包括房產產權證、存單等),以及其他的有關證明材料(如已婚夫妻的結婚證等),至此,婚前財產公證才在法律中被確立。當然,法律中規定的是“應當”而不是“必須”,所以,財產是否要公證還是要看夫妻或戀人的態度,純屬自願,法律上沒有強迫之意。

二、婚前財產公證的不利因素

(一)婚前財產公證與愛情撞擊。婚姻是基於雙方在相悅、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產生的,結婚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且從浪漫的初戀、熱戀到即將步入神聖的婚姻殿堂,是兩個人在這些年來對投入的真情的確認,現在卻要為了財產非分清你我,多少都有點傷害感情。並且新婚燕爾,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似乎婚姻不需要靠辦理婚前財產公證來保障。當然,現代社會存在著越來越多的變數與不定性,很多的新的事物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現代人的愛情也變得越來越現實起來,變得越來越經不住考驗,也許,婚前的財產公證是為失敗的愛情尋找一個庇護所,也是為個人的利益尋求一種保障。可是,如果說婚前財產公證是可以有效保障婚姻的話,那么愛情呢,愛情是否也需要婚前公證呢?因此,婚前財產公證面對著情與利的撞擊,在某種程度上也傷害著兩個人的感情。在我們這個重感情的民族中,婚前財產公證多少有點讓人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