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國小開展“愛心、自信心、責任心”德育系列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為紮實推進我市中國小德育工作,加強對中國小生傳統美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綜合素質,經研究決定XX學年度在全市中國小組織開展以“愛心、自信心、責任心”為主題的“三心”德育系列教育活動。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堅持以人為本,力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現知與行統一、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培養學生充滿愛心、自信大方、耐挫果敢、勇擔責任、迎難而進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家長的付出,社會的關愛,學會感恩,懂得回報,並把感恩之情化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從而付之於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努力培養關心他人、服務社會、忠於祖國、情趣高尚的一代新人。

二、活動內容及意義

開展“三心”德育活動,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需要。

愛是化解嚴寒的春風,愛是滋潤萬物的雨露,愛是溫暖人間的陽光。愛是人性中最高尚最偉大的元素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愛心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施恩,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不怨天尤人。

自信心是成功的起點,通過自信心教育活動,使學生具有明確的目的、樂觀的情緒、堅強的毅力、遠大的理想、謙遜的品質。

責任心是成功的保證,是發憤圖強的動力,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通過責任心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

三、活動目標

培養學生的愛心,提高感恩素養,促進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增強學生自信心、責任心,促進學生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繼而融恰人際關係,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社會文明,提高素質教育質量。

四、方法與步驟

第一階段:動員準備階段

1.健全機構,強化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三心”德育活動的組織領導,教育局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負責人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為組成人員的活動領導小組。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活動組織機構。

2.制定計畫,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各校要對照本方案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活動計畫,有序推進“三心”德育活動的實施。

3.宣傳發動,積極營造活動氛圍

各校於學期開學典禮前後要開好動員會,團隊組織要積極想方設法為活動開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通過發倡議書、出專題板報櫥窗、設校園活動網頁等途徑,對活動的目的、意義進行宣傳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