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內涵及其關係

城市是一定區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現代城市的形式和發展除自然條件外,主要是在規劃指導下,進行不斷建設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關係。認真研究並處理好三者之見的關係,對城市的發展具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內涵及其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一、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是建設與管理的直接依據。

(一)規劃對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城市規劃關係各行各業,影響千家萬戶,是一項戰略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起著協調城市各方面發展,對城市空間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設施建設等進行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的作用,集中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個城市能否建設的好,管理的好,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劃。只有這樣,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才能依據規劃科學的、有序的進行。否則,建設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城市規劃對於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二)自覺依據規划進行建設和管理。城市規劃有一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趨於科學、合理、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有一個對城市規劃權威性、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覺依據規劃來進行建設和管理。這些年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我國的城市建設近十年來日新月異,新建築、新景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也出現了一些敗筆,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毀了具有歷史風貌的區域,或是在風貌保護區新建了一些現代高層建築。一個城市要發展好、建設好、管理好,首先要規劃好。所謂規劃是“龍頭”,就是講規劃要先行。這樣城市的發展、建設、管理才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壞性。規劃已經一定程式確定,就具有權威性和嚴肅性,不能由於長官意志或地區(部門)利益而隨變更。規劃必須高起點,才適應和滿足城建設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學的規劃減少建設的失誤。規劃要體現超前性、科學性、特色化、歷史變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設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於城市規劃是否高起點,具有超前性、科學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決於建設與管理是否嚴格依據規劃的要求,科學有序的進行,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建設是城市發展和基礎,是規劃和管理的具體實施和前提條件

城市規劃制定出來以後,如何使貫徹於城市建設過程中,就成為突出問題。成功的城市建設應該是科學與藝術、人工與自然完善結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要達到這種境界關鍵在於嚴格按照城市規劃來具有實施各項城市建設項目,使規劃逐步付諸實施。城市建設的不斷進行,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客觀對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項建設項目維持良好的狀態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據規劃的部署,政府有計地組織能源、交通運輸、通訊、地下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生產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也是其他物質設施建設的基礎。搞好基礎設施建設也就奠定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大格局,並為陸續城市開發創造了條件。其次,根據規劃新確定的空間開發步驟,政府集中地組織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對於城市的行政中心、商業區、方化旅遊區、科教園區、城市出入口等關係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區,要精心籌建。這樣,既能有效地保證城市建設的整體協調和高水準,又能迅速形成開發氣勢,強化集聚效應,吸引更多投資。再次,根據規劃新確定的原則及控制指標,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法規,引導投資方向,規範建設行為,把城市建設納入統一有序的依法管理的軌道。上述三個方面,一為構築基本框架,二為集中開發,三為規範秩序,有利於城市建設形成良性循環的態勢,沿著規劃新確定的方向健康發展。如果城市建設偏離規劃的軌道,即使規劃再好,也總是有建設單位對規劃的要求不屑一顧,各行其是,結果各種“建設性破壞”層出不窮:野蠻的摧殘城市珍貴的歷史文物,愚昧的糟蹋城市優美的生態環境,粗暴地損害城市和諧的整體形象。綜上所述,沒有規劃的高起點,就沒有建設的高標準;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如果貫徹不力,城市建設就會失控,城市管理只能是低效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