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北部沿海發展規劃

寒亭區北部沿海開發發展規劃 濰坊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濰坊市寒亭海洋化工開發區管委會 XX年三月   在本世紀的頭幾十年內,全國的經濟發展都處在關鍵時期,寒亭區也不例外。面對新的巨觀經濟和國內外環境,寒亭的發展重點和主攻方向應放在北部地區。為更好地發揮寒亭北部的帶動優勢,特制定本規劃。 一、“寒北”概況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範圍。 寒亭區北部沿海地區(以下簡稱“寒北”)位於渤海萊州灣南岸,東鄰昌邑,西界壽光,是濰坊“三北”開發的中心地帶。按照行政區劃,“寒北”地區包括央子鎮、泊子鄉、南孫鄉3個鄉鎮,總面積46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6.6公里,-2米以上灘涂7萬畝,含86個行政村,人口7.2萬人。開發範圍指環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區,主要包括央子鎮和泊子鄉北部的一部分,總面積28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人口1.14萬。(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區,無特殊說明,均指開發範圍) (二)自然資源狀況 “寒北”地區地貌由南向北,依次為濱海平原、灘涂、淺海。這裡地處暖溫帶東部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滷水資源豐富。“寒北”地區面積28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3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6%;高濃度鹵區120平方公里,地下滷水含量13億立方米左右,可開採量為11億立方米。 (三)在寒亭區的經濟地位 “寒北”地區(指規劃範圍)~年完成gdp14.1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162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59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849萬元。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32.4:57.3:10.3。開發範圍內~年完成gdp5.1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074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8647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36萬元。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9.5:84.9:5.6。 “寒北”地區總面積占全區的30.2%,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3.4%,~年gdp占全區的15.5%,人均gdp4.6萬元,是全區平均水平的472%。 二、開發背景 (一)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際資本、技術和製造業紛紛在世界範圍內尋找轉移基地。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已經成為這種轉移的重點。“寒北”現在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山東半島製造基地的計畫已經啟動,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設“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戰略決策,這一些都在巨觀上為“寒北”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面對周邊省、市、區戰略轉移調整帶來的激烈競爭,為了在新一輪的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捷足先登、搶抓機遇,多措並舉,加快發展。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東亞各國、各地區之間,特別是中、日、韓及港台地區間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形成。山東半島和環渤海地區是亞洲的高經濟成長區。濰坊市地處這一地區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於濰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帶。因此,“寒北”必須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優勢,積極創造條件,搭建產業轉移平台,吸引日、韓、港台地區的資本、項目進入本地區發展。 (三)“十五”以來,我區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工業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張,但工業總量仍然偏小,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來,國家土地政策緊縮,在南部實現工業的大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我們必須按照土地、資源、產業的發展實際,對寒亭區工業的在發展空間上進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員遼闊,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礦用地成為該地區吸引外來資本的重大優勢。 三、開發的意義 以央子鎮為中心開發“寒北”,對我區今後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可實現資源的集約式開發利用,從而將資源、地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使“寒北”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二是能使我區的工業布局更加合理,推動經濟結構的轉換,有利於城區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可形成一個新的經濟成長帶,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提供條件。 四、開發的基本條件 (一)開發“寒北”的有利條件。 ——區位優勢突出。“寒北”地處渤海萊州灣南岸,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水陸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贛公路在此交匯;大萊龍鐵路在境內設有央子、濰北兩站;建有兩個5000噸泊位和一個滾裝碼頭的濰坊港,現為國家二級開放口岸;籌劃中的環渤海高速公路,將於~年建成通車;北海路至濰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經動工, ——境內土地和礦產資源優勢顯著。“寒北”規劃面積28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13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6%。“寒北”幅員遼闊,人口密度小。在當今土地政策緊縮的大形勢下,充足的工礦用地是“寒北”吸納外資的重大優勢之一。其次,境內滷水資源豐富,高濃度鹵區120平方公里,地下滷水含量11億立方左右,可為項目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基礎。經過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寒北”地區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特別是工業基礎。境內已開發鹽田113萬公畝,年產原鹽350萬噸左右,占全國的1/10;溴素生產廠10家,年產溴素2萬噸左右,占全國的1/4;鹽及鹽溴化工企業80餘家,工業總產值達到39860萬元;部分產品的生產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基礎設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鎮區為中心的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綜合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區內道路四通八達,水利設施完善,“引峽濟寒”管道直達鎮區,建有庫容量500萬立方的平原水庫一處。電力設施比較完善,建有35kv變電站3座,110kv變電站2處。通訊設施齊全,程控電話與國際聯網,移動、聯通達到無縫覆蓋,電信小靈通基站已經投入使用。 (二)開發“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困難。 “寒北”地區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為今後該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這些遠遠不能適應全市“三北”開發的步伐,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淡水資源缺乏。“寒北”是我區淡水缺乏最嚴重的地區,隨著全市“三北”開發的不斷推進,該地區工業和生活用水會逐年增多,淡水資源缺乏的矛盾會日益突出。二是前期開發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由於“寒北”開發起步比較晚,加上建設初期資金投入少,相關基礎設施尚不具備承接大項目的能力。三是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依然存在。隨著“寒北”的開發建設,大批項目開始落戶這一區域,用電負荷開始增加。而現有的電網結構,已不能滿足用電負荷的增長和供電可靠性的需要。四

是行政管理體制還須進一步理順。由於歷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從而導致產生了較多的利益爭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設成本較高;地面附著物(主要是鹽田)的補償費較南部高。六是自然環境較差。該地區基礎條件差,冬春風沙大,土地鹼化嚴重,綠化成本高。 五、總體構想。 (一)  指導思想:以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國際產業、資本戰略轉移的良好機遇,適應市委、市政府“三北”開發的要求和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寒北”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按照政府推進、市場主導的建設道路。以建設生態工業城市為目標,堅持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並舉,以發展工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城鎮服務功能和吸納能力,通過“園區拉動、外資帶動”,引進一批有帶動優勢的重化工項目,使“寒北”成為寒亭區乃至濰坊市的經濟隆起帶和全市“三北”重化工業基地的中心區,為實現寒亭區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  功能定位: 以濰坊港及大萊龍鐵路為依託,以滷水資源為基礎,以物流和重化工產業為重點,以北海路商貿帶為帶動,建成濰坊北部新興的功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的濱海小城市。 (三) 總體發展目標。 1、  發展目標。經過15年左右的發展,在“寒北”地區形成一個基礎設施完備、主導產業優勢突出、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三北”地區中心城市。 (1)經濟總量目標:~—~年,經濟成長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XX年,經濟成長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XX—2024年,經濟成長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億元。 (2)產業結構目標:~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9:85:6;XX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6:87:7;2024年,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5:82:13。 2、  實施步驟。“寒北”開發按近、中、遠三期分步實施。 ~—~年:在完成規劃的基礎上,對“寒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進行施工建設。同時,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項目進區發展。到~年,在該地區力爭達到基礎設施完備、服務設施齊全。 ~—XX年:在基礎設施完備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資本、技術的引進,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為主導產業的化工業區基本形成,以濱海旅遊為重點的旅遊業初具規模,該地區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XX—2024年:產業迅速聚集、規模進一步擴大,地區主導產業集群優勢突出,形成一批在各產業領域有知名度的企業和品牌。對整個寒亭區的經濟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化工基地。 六、產業選擇和建設布局 (一) 產業選擇 1、以滷水為原料的滷水化工業系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有的滷水資源為在“寒北”發展以滷水為原料的鹽溴化工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寒北”地下滷水不僅含有豐富的鈉、氯、鈣、鎂、鉀等元素,而且還含有經濟價值更高的碘、鋰、鈾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間,這一地區的鹽溴化工得到了迅速發展,原鹽產量占全國的1/10,溴素產量占全國的1/4。以鹽、溴為原料的化工產品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為進一步發揮滷水的資源優勢,下步的發展思路是:對地下滷水形成綜合開發利用體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氯化工、醫藥化工、精細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個上下游產品成鏈,資源封閉循環、綜合利用的鹽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這兩種產業的優勢並不明顯:當地沒有煤炭資源、產業基礎為零;“寒北”地區雖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但是,大萊龍鐵路的開通延伸以及與神黃鐵路的對接、港口的擴建,境內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都為煤炭和石油的運輸提供了便捷的條件。 3、以倉儲、交易、配送為重點的物流業。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我們加入wto以後,商品物流配送越來越愛到生產廠家和商品銷售商的重視。濰坊市確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於“寒北”地區的,以濰坊港為依託的物流中心。這一產業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地,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物流業必將成為推動“寒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4、以沿海旅遊為重點的旅遊服務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旅遊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喜人的發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遊業正剛剛起步,旅遊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世界各地正積極加大對旅遊的投入與開發。而寒北藉助港口和濱海優勢,必將能形成獨具特色的濱海旅遊,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 5、加工工業。 (二) 建設布局 根據“寒北”的開發現狀,本著合理布局、功能明確、減少污染、方便實施的原則,對“寒北”用地功能進行統一規劃,基本形成“一港二帶六區”的規劃格局。 1、一港:即濰坊港,是渤海萊州灣航道唯一不受攔門沙影響的港口。已建成兩個5000噸級散裝純鹼專用泊位、兩個3000噸普通泊位(含一個3000噸滾裝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197萬噸,現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港區辦公樓、服務樓、供淡水工程和通訊工程已建成啟用。兩個萬噸級碼頭的可行性研究已經通過交通部一航院組織的專家論證;申報一類口岸已由省政府上報xx,國家有關部門的工作正陸續展開。濰坊港經營狀況良好,~年完成吞吐量282.5萬噸,預計今年吞吐量將達到290萬噸,已成為環渤海經營形勢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開發和發展必須以港口為依託,建設以現代製造業為主導,重化工產業為重點,物流園區配套的現代化新港城。 2、二帶:指在“寒北”地區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兩條經濟產業帶。北海路產業帶:南起濰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至濰坊港,東至央贛路,西至白浪河,作為北海路產業帶的控制區。重點發展食品、農畜產品工,紡織服裝、造紙包裝、生物製藥等產業,逐步發展成為連結市區與沿海地區的經濟走廊。重點發展環渤海高速環島、工業加工區、央子鎮區等地的沿路商貿業。新海路產業帶:為整個“三北”開發的東西向經濟大動脈。“寒北”開發要依託這個有利條件,建成東西向的產業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