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大坡中學“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高州市大坡中學“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一、目標要求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校開展的“感恩教育”是通過社會、家庭和學校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一種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內容對學生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種以人性良知喚起學生覺悟的人性教育。開展感恩教育,是加強校園文明建設,努力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也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需要。

通過開展“感恩教育”,提高學生“感恩”素養水平,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完善人際關係,促進家庭和睦,提高師生的文明素養,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要求學生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應當”的道理,做到既有報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在家庭盡孝心,在學校獻關心,在社會獻愛心。具體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在家裡,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知恩報恩;在學校,尊敬老師,友愛同學,文明禮貌;在社會,遵守公德,尊老敬賢,關愛他人。

二、活動主題:“理解、感恩、博愛”

三、活動時間

本次活動將10月至11月為“感恩教育”重點月,以後要經常性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四、具體活動方案

宣傳發動階段

1、以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班級文化建設展示板等為陣地,全方位地進行感恩教育的宣傳。

2、以班級為單位,以“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為主題班會,班會總結上交政教處。

3、音樂教師在音樂課上教唱《感恩的心》歌曲。

4、在間操、中午等業餘時間利用校園廣播播放有關“感恩”教育的歌曲。

5、結合農曆“重陽”節敬老助老和11月西方的感恩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全面實施階段

目的: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恩,感什麼恩,對誰感恩,怎樣感恩。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夥伴的幫助之恩;學會知恩,激發愛心。

(一)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1、開展徵文活動

學生每人寫一篇“親情作文”,校內評比。活動時間:10月1日——11月24日。參考題目:《我的父親母親》、《寫給父母的話》、《父母的手》、《還給父母一個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冊》等,題目可自擬。作文上交給本年級組的語文老師進行初評,然後每班級上交優秀作文3篇到語文科組總評,對優秀的進行展覽。

2、布置愛心家庭作業 (活動貫穿始終)

(1)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

(2)給父母過生日,贈送親手製作的禮物

(3)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

(4)我為家裡做四件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

3、舉行主題班會:“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

(1)將自己的書雜費、生活費、車費、零花錢等支加起來,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投資。 

(2)計算學習投資的成本。 

(3)假定自己畢業後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回報父母。

4、開展“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主題一封家書活動。

(二)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

要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