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方案

4.注意教育對象的層次性。在目標統一的前提下,根據“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對不同年段的學生,在認知與行為上由大化小、由小化細,由易到難、先急後緩,從有形到無形,從校內到校外,形成縱向呈系列、橫向相關聯的訓導目標。

5.力求教育觀點的一致性。要以《規範》、《守則》等為依據,把養成教育的任務分解和落實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以及校內外各種活動之中,使主題教育活動的實施與各年級德育目標、內容要求、實施途徑有機結合起來,協調和調合諸教育因素,達到教育效果的整體最佳化,努力做到學校與家庭的有機銜接。

6.抓好六個結合。通過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育與訓練相結合,養成與矯正相結合,以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與學雷鋒、爭做文明青少年相結合,與轉化後進生相結合,與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不斷深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活動安排

第一周:

教育主題:向不文明行為告別

⒈制定活動方案

⒉出一期櫥窗。辦班報。

⒊各班召開班會,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不文明行為。上交班會紀實。

第二周:

教育主題:我的事情我來做

1、根據各年級的具體要求(附後)為學生制定出評()分標準,發放到學生家長手中,由家長為學生打分。

2、學生行為規範達標班級的評比。(即紀律紅旗班、衛生紅旗班的評比。)

第三周:

教育主題:我學習我快樂

1、根據各年級的具體要求(附後)為學生制定出評分標準,發放到學生教師手中,由教師為學生打分。

2、召開班會,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開展一次優秀作業展覽。

第四周:

教育主題:文明行為向我看齊

1、 語言美

各班利用晨會時間,再學文明禮貌用語,並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使用這些禮貌用語。

2、行動美

(1)  升旗奏國歌時,脫帽肅立,行隊禮或注目禮,會唱國歌。

(2)  集會、做操時,做到“靜、快、齊”

(3)  不打架、不罵人,進老師辦公室,先敲門,聽到“請進”或看到示意方可進入,

(4)  出入教室不擁擠,慢步輕聲靠右行。課間守秩序,做有意義的活動。

(5)  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撿到東西交給老師。

(6)  學校來客人時,主動給客人讓路,主動問候客人。

(7)  主動承擔班級、學校的勞動任務,不怕髒、不怕累。

(8)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主動撿拾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

(9)  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做文明的小乘客、文明的小顧客、文明的小遊客、文明的小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