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主題教育活動方案設計策略

1歌唱活動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擴展,但許多孩子對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夠,我們利用許多方面的經驗——視覺、觸覺、動作的暗示,並伴之以聽覺等進行教學。如:當教師在鋼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鏇律時,要求孩子聯想向上或向下的動作,並伴之以“上樓”或“下樓”的詞語。這樣練習後,當教師再使用鋼琴來表現鏇律的進行方向時,要求孩子以動作進行反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準確反應。

2韻律活動

孩子肌肉協調能力發展了,孩子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識別和表達音樂節奏要素理解的基礎,培養一種有規律的動作感覺。以發展幼兒的音樂活動能力為主要教育教學目標的韻律舞蹈活動,通過實踐,得出幾點教學方法:

(1)示範

通過同伴示範作用,其目的不在於幼兒的模仿,只在於通過示範者的動作,激發自己創作靈感,而教師的示範,主要是向幼兒傳授幼兒無法獨立完成或教師語言描述無法理解的動作。

(2)提示

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提問或啟發性語言指導,引導幼兒的創新和創造,而不是引導回憶和再現。

3欣賞

可以是教師模仿幼兒的動作作為欣賞,也可以是幼稚園的單獨表演作為同伴學習的例子,還可以在同伴的指導下,進行不為斷的改進。例如:我有一段以跳音為主的樂曲,請幼兒表現會跳的動物,孩子們做出了小兔、青蛙、袋鼠等動物的跳躍形態,這時,有個女孩卻扮公雞跳,大家有點納悶,公雞可不擅長跳啊,小女孩卻理直氣壯地說:“我看到公雞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幼兒的一些創造有時往往令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獨特的動作,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目光提高他們對音樂活動表現的興趣。

4表演

傳統的幼稚園舞蹈表演,往往用了乾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覆機械地練習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或基本動作組合,然後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舞蹈的基本結構,最後再將全部的舞蹈動作連貫起來配上音樂伴奏進行表演。這樣,在能夠完整連貫地表演之前,幼兒往往會不斷地陷入厭煩、苦惱與疲憊的困境之中,而教師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憊,從而熱情下降。

我在對農村幼兒音樂律動活動能力的培養中,根據幼稚園年齡特徵,有目的地選擇樂曲,讓樂曲喚起幼兒情緒或肌體的反應,肯定他們的正確反應,並對較遲緩的孩子加以適當的鼓勵,帶動他們與音樂與同伴交流欣賞。讓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心、獨立性、熟練性和合作感,同時,允許在嘗試狀態和探索中發生的創造性的錯誤。

5音樂欣賞活動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我們一般採用看圖欣賞、隨樂動作、故事加入等方法,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單一或綜合的方法進行完整地欣賞活動,了解作品,但並不要求幼兒能聽出音樂較細緻的情趣,在日積月累後,再逐步直接或間接地欣賞,寓音樂教育於音樂形象之中,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音區、情緒等的變化。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教師給孩子們講了個音樂里的故事,接著請他們帶著故事聽音樂,看看是不是像故事裡所說的那樣。這回孩子們聽得可認真了。當音樂放到獅王咆哮的時候,有的孩子兩手緊握,縮起了脖子,小班的珂珂嚇得直往旁邊的小朋友身上躲,孩子們都進入了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後來,每一首曲子都能被他們想像成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幅美麗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