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三小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身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身的責任。

(3)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綜合活動課程採用小組活動為基礎,並與學校活動、班級活動、個人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各單元中均採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每一個小組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展開學習活動。小組成員隨機組成,組長民主產生,每一個小組成員須擔負一定的工作。小組活動產生結果之後,以匯報材料、調查報告、設計方案、模型、研究報告等形式通過班級或學校交流、展覽體現活動的成果。本學期,活動重點將圍繞下面四個主題開展

1、語言文字。(學說溫州童謠)

2、校園文化。

3、社區服務。

4、行為習慣。

五、課程評價

1、對學生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形式的趣味化。

①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強調評價的多元主體參與,對有關項目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家長、教師參與評價。對於知識領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和學生完成;情感與態度、學習方式則由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共同參與。

②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所研究的主題,採取多樣的、有趣味的評價方式。如:成果匯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技能比賽式、協商研討式。(1)問題情境測試:在學期內的主題活動中設定活動情境進行相關能力的記錄與檢查。(2)行為觀察記錄:對學生一學期來每次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學習習慣、活動情況、活動能力等進行及時的評價與記錄。(3)成長記錄袋評價。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袋內有學生研究的主題、活動記錄、活動日記、調查報告、項目作業、個人作品等參加活動的過程性記錄和成果,還有學生、教師、家長給予的評價。

③評價形式的趣味化。對於學生評價,可以採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1)形象類:大紅花、大拇指、笑臉等。(2)評語類:通過作業本、家校聯繫卡、學生評語卡等,用富有激勵性和指導性的評語。(3)展示類:將學生好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內外富有個性和創意的園地里;請學生展示方法、技能等。

2、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六、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成立綜合活動領導小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協同教育。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的組織網路,不定期開展討論,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典型突出問題。

2、計畫保障

以學校課程實施計畫、學校課程教師學習計畫保證課程實施有序進行。

3、師資保障

以教師培訓為先導,轉變教師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加強實施過程中的交流研討活動,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合作。

4、教材保障

教材編寫以課程實施計畫為綱要,由學校課程任課教師編寫,並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完善,聽取各方意見,加以甄別、精選,結集成冊。

5制度保障

制定管理、獎勵等一系列措施,保證上足課時,上好內容,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