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實踐活動方案:臉譜手工製作

一、 活動主題的提出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中基本活動。它對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奠基的價值。

這個活動主題的提出背景:中華五千年悠久民族文化,蘊涵極為豐富課程資源。我校依據現有教育資源,決定從中挖掘相關元素,進行以中華傳統手工藝術的操作體驗和相關內容的研究學習,發展學生藝術專長,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活動的具體目標

教師目標:

1.指導學生體驗中華傳統戲曲藝術,培養學生藝術專長、提高審美能力。

2.在研究了解中華戲曲臉譜藝術及其相關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媒體進行資料蒐集、學會用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和尋求問題的解決。

3.讓學生獲得創造美、欣賞美的情感體驗,感受探究的過程之艱與收穫之樂,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生目標:

1.通過對中華戲曲臉譜藝術及其相關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了解戲曲人物的臉譜所蘊含的意義,及戲曲相關知識;並獲得創造美、欣賞美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探究過程的艱辛與收穫的樂趣,同時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習運用各種媒體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且學會合作。

三、活動的實施

本次活動分為“獨特的表演”、“臉上的色彩”、“色彩中的故事”、“我的臉譜”、“我們的博覽會”五個主題系列活動。活動設計上讓學生從欣賞入手,欣賞戲曲表演、臉譜藝術、講述歷史故事,激起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通過詢問、查資料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加深對中華傳統戲曲的了解,最後讓學生通過親手繪製臉譜去真正體會傳統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第一階段:獨特的表演

目的:

1.通過欣賞活動讓學生初步接觸戲曲臉譜。

2.進行小組的組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確定研究主題。

過程:

活動一:欣賞戲曲

先讓學生觀賞一些學生自己收集到的關於戲曲臉譜的小藝術品,讓學生對此產生“這是誰?”的疑問,再組織學生在電教室欣賞《中國戲曲京劇名家名段》vcd中的《臥龍弔孝》、《李逵探險母》、《四郎探母》、《秦香蓮》、《徐九經》等戲段,老師從旁進行必要的講解,讓學生對戲曲臉譜有了初步的了解。

欣賞活動過後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處在一知半解的時候都有許多的問題,“老師,我知識諸葛亮很聰明,他有很多計謀,可是我不是很清楚。”“老師,李逵後來怎么樣了?”“老師,包拯額頭上為什麼會有一個月亮?”......學生的問題為後面活動的開展墊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活動二:進行分組,確定研究的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小組 研究計畫表

第二階段:臉上色彩

目的:通過書籍、圖片了解戲曲臉譜譜式、顏色所代表的含義,由此拓展,從而了解人物的性格,並通過這一活動學習利用圖書室蒐集自己想要的資料。

過程:

活動一:在圖書室進行資料收集活動

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對戲曲臉譜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還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計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實踐。

學生先根據自己所需資料的類別來到相應的書櫃前,再本查找。雖然受我校圖書室規模的限制,部分學生無法在當節課找到相關資料,但仍可以聽到學生們這樣說:“呀!戲曲是從唐朝開始的呀!”、“嗯,這方面的知識人們不太想了解,書才會比較少。”、“《三國演義》說了這么多人、這么多事呀!”、“找不到有關的書,我們該怎么為呢?找老師問一問吧。”......孩子們在十五分鐘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許許多多,有知識的掌握,問題的產生,由感而發的想法,同時也促使學生遇到阻礙時另覓他徑解決問題。

活動二:活動交流,完成《活動過程記錄單》的填寫,進行資料整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過程記錄單

活動三:舉行“比一比,誰知道得多”的小知識竟賽。

學生在前期收集資料和活動中對戲曲臉譜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一活動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學生在竟賽中紛紛踴躍發言,把在收集資料過程中了解到的知識講出來,“京劇臉譜的譜式有整臉、十字門臉、三塊瓦臉、元寶臉”、“京劇臉譜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紅忠、白奸、黑直率,藍、綠驍勇,紫沉穩,金銀是神怪’。”......孩子們對戲曲臉譜的興趣正隨著對戲曲臉譜的了解逐步增加。

第三階段:色彩中的故事

目的:將對戲曲臉譜的了解拓展到戲曲故事中,並由此發展,讓學生接觸到更為廣泛的社會,去了解戲曲臉譜及各個劇種的發展情況。

過程:查找戲曲中或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