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動方案3篇

活動意義

建立科普生態園氣象站,將天氣、氣候、觀測、低碳、環保等一系列氣象科普知識納入學校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氣象防災減災、低碳環保的觀念,關注生活中的天氣現象,學習和實踐氣象觀測、記錄方法,養成嚴謹、認真、守時、守信的做人態度。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氣象科普主題教育活動,讓氣象這門既熟悉又神秘、既通俗又嚴謹的科學通俗化、知識化和普及化。

活動主題

觀雲測天,探索氣象奧秘;

實事求是,培養科學精神。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

1、以班級為單位帶領同學們實地觀察,了解科普生態園氣象站各儀器的功能,知道數據傳輸的一些相關信息,共同關注學校氣象站的建設和發展。

2、學校統一購買《氣象科技活動》書籍,放在班級圖書角中,讓同學們共同閱讀研究。組織編印氣象科普讀本《氣象在我們身邊》,讓全校每位同學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氣象知識。有計畫地邀請市氣象局專家對各年級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學習氣象知識的興趣。學校把學習氣象知識納入低年級自然、中高年級科學教學課程,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氣象的科學知識。

3、學校充分利用氣象站這一平台,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育和科學推廣,普及氣象科普知識,培養學生對氣象觀測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氣象知識,培養學生科學觀察、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階段:深入階段

1、學會查閱氣象資料。如在xx市氣象信息網http://www.xxxxj.net/,全校師生會查閱全年、全月、全天任何時間的氣象資料。

2、成立科普社團氣象小組,學習氣象觀測實際操作。學校邀請市氣象局專家實地講解氣象儀器操作方法,學習氣象觀測知識,學會如何操作採集信息,製作出每天的天氣預報的過程。隊員分組進行,每日觀測二次:早晨8:00和下午4:30,全面了解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完成溫度、濕度、雨量等3大天氣要素的記錄,並將數據與xx市氣象站發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的各種氣象與物候的聯繫,鼓勵學生寫觀測日記或及時記錄感受。

3、廣泛開展活動。每年的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學校組織開展氣象知識競賽、氣象徵文比賽、製作氣象小報、觀看氣象科教片、觀測一天天氣情況等活動,讓同學們了解氣象與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習探究的興趣。

第三階段:提升階段

1、學會氣象觀測記錄的資料整理。氣象小組建立觀測記錄簿,學會記錄方法,進行正確記錄。記錄時按正規氣象台的方法:用鉛筆記錄,跡工整,錯了不能塗改,也不能用橡皮擦,從而培養他們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氣象小組成員能學會製作單站氣象預報和繪製簡單的天氣圖。

2、學習天氣預報。由於天氣預報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生難以駕馭;但光是每天觀測記錄,時間長了,也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在活動中如果遇到一些比較典型的天氣現象時,就利用學到的氣象知識,如氣象諺語,並對比氣象觀測中的原始記錄,再結合氣象池泥鰍、黃鱔等物候現象,嘗試性地進行天氣預報工作。

3、建設氣象科普長廊。為更好地普及和推廣氣象知識,在學校合適的地方開闢出一條氣象科普長廊。氣象科普長廊的內容分為科普教育榮譽欄、氣象觀測發布欄、氣象諺語篇、氣象學家篇、氣象知識篇等,內容可以定期更換。另外,充分利用社會各種媒介資源和科普教育相關單位,為學校科普活動的開展提供多層次、深入地服務,努力擴大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推動全市氣象科普教育活動發揮良好的示範作用。

科普節活動方案
科普活動方案(2) | 返回目錄

xx年

一、指導思想

通過舉辦xx年校園科普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使學生認識科學能改變生活,提高科技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體驗觀察、發現、創造的成功與快樂。同時,營造校園良好的科技氛圍,展示學生的科技特長,張揚個性,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活動主題

科學引領未來,智慧創造生活,參與創造,體驗成功。

三、活動時間、對象

活動時間:第11---14周(xx年11月08日~12月07日)

活動對象:全校學生

四、活動內容

1.科技節開幕式

2.聽一次專家科普知識講座或觀看科普錄像片

3.各班出一期科普板報,學生每人出一份科普小報

4.創造發明方案設計

5.創意圖形大比拼

6.巧搭高樓——撲克搭塔競賽活動

7.模型競賽活動

8.科幻畫比賽活動

五、活動要求

1、各班要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創造科學”的氛圍,做到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與競賽。

2、利用科普節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與素質,尤其是科技素質。

3、鼓勵教師發揮自身特長,積極輔導學生參加科普活動。

4、各項競賽做到有布置、有總結,評比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5、獎項設定:根據各項比賽和活動的綜合表現,評出各年級團體前三名,

評選優秀科普班級和校科技之星。 

六、具體安排

1、科技節開幕式

時間:11周一升旗儀式

2、聽一次專家科普知識講座或觀看科普錄像片

時間:11周 二 下午第3節課

負責教師:陳少涓

3、各班出一期科普板報,學生每人出一份科普小報

參賽年級:1~6年級

參賽要求:每班出一期主題為“觀察生活,創新環保,爭做科技少年”的科普板報,學生每人出一份科普小報

時間:第12周

負責教師:陳少涓、孫平

4、 創造發明方案設計徵集

參賽年級:3——5年級

參賽要求:每班上交5份方案,針對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有創造、創新和改善的新構想、新設計,均可參賽。設計方案必須填寫在規定的表格上。本次比賽只需要方案,不需製作出實物。

評獎:各年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

負責教師:韓丹、朱正林、陳浩、蔡小青  截止日期:13周

5、創意圖形大比拼

參賽年級:4~5年級

參賽人數:每班2人

比賽時間: 第13周,周三下午第三節課

比賽地點:多媒體教室 

負責教師:郭峰、朱正林

6、撲克搭塔競賽活動

參賽年級:三年級

參賽人數:每班6人

比賽時間:第13周,周四下午第三節課

比賽地點:多媒體教室

負責教師:田金林、陳少涓、郭峰、朱正林

7、模型競賽活動

參賽年級:二——六年級

參賽時間:第14周

比賽地點:操場

負責教師:郭峰、朱正林

8、科幻畫比賽活動

參賽年級:一至六年級

參賽時間:第14周

負責教師:潘曉琴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
科普活動方案(3) | 返回目錄

科普教育活動方案

〖主題〗簡易望遠鏡的製作

〖目標〗1、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2、了解凸透鏡、凹透鏡的特性。

3、了解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4、能獨立製作簡易望遠鏡。

〖對象〗初一學生

〖時間〗XX年3月26日下午3:55—4:40

〖地點〗初一(2)教室

〖準備〗1、提前通知學生自帶小箭刀一把。

2、教師準備製作器材每人一套,主要有:凸透鏡一副、凹透鏡一副、成形貼塑紙1張,雙面膠帶紙一卷(見實物圖片)。

〖過程〗1、每人分發凸透鏡、凹透鏡各一副。

教師:介紹凸透鏡、凹透鏡的判斷方法並要求學生分別用兩透鏡觀察事物。

學生:用凸透鏡觀察的東西被放大,用凹透鏡觀察的東西縮小,但都出現有時清晰,有時模糊的現象(允許同學之間交流,並派代表發言)。

教師:分析學生觀察時出現的各種現象,歸納凸透鏡、凹透鏡的特性,並指出:利用透鏡觀察事物,都有一定的距離範圍,若不在範圍內,觀察到的圖像將會變得模糊。

教師:要求學生一隻手拿凸透鏡,另一隻手拿凹透鏡,組合後觀察事物(一眼睛與凹透鏡、凸透鏡的中心要成一直線)。

學生:凸透鏡、凹透鏡組合使用

在組合觀察時會出現的幾種情況:

1)、凸透鏡靠近眼睛,凹透鏡在後。

2)、凹透鏡靠近眼睛,凸透鏡在後。

3)、兩透鏡之間的距離小一點。

4)、兩透鏡之間的距離大一點。

分別由幾位同學交流觀察結果。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如果用一隻手將凹透鏡靠近自己的眼睛,另一隻手將凸透鏡移動,調節兩透鏡之間的距離,能觀察到清晰的圖像,而且能把物體拉近,如果我們把凸透鏡、凹透鏡合理的組合,便能製作簡易的望遠鏡。

2、每人分發成形貼塑紙1張,雙面膠帶紙適量。

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現有器材製作簡易望遠鏡。

學生:發揮想像(將平面的貼塑紙折成立體),隨意製作。

學生在製作時大體有以下過程:

1)、根據貼塑紙上的壓痕,進行相關摺疊。

2)、利用雙面膠分別將凹透鏡、凸透鏡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總裝,清晰度調整。

教師:在巡視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在製作中存在的不足給予指導,將優秀的作品展示,點評。

〖評價〗能初步安裝成型為合格等級,望遠鏡的外殼稜角分明,側面平服,凸透鏡、凹透鏡位置安裝準確為優秀等級。

〖小結〗這次活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利用凸透鏡、凹透鏡(以及組合)來觀察事物,從而發現問題,通過學生討論、老師點撥,悟出望遠鏡的原理,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製作欲望。在製作的過程中,教師不作示範、不定條條框框,讓學生髮揮各自的想像能力,雖然在製作中出現將透鏡裝反,紙殼成型錯誤等問題,但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最後全班同學均能完成,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

更多文章
中心校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宣傳周活動方案
學校2024年科普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中國小校防震減災科普活動實施方案
關愛市民健康科普宣傳活動策劃書
學生本周末科普實踐活動方案
2024年青少年科普節活動方案
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實施方案
國小科普宣傳周活動方案
縣科普之冬活動方案
科普活動月策劃方案“科技給我力量,創新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