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策劃書

社會實踐主題:關愛留守兒童

社會實踐地:肇慶高德慶鳳村鎮

實踐時間:7月9日至16日

指導老師:隊長:

共青團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總支部

一、 實踐背景

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強調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全面宣傳貫徹落實這次大會的精神,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堅持改革開放,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奮力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邁上新台階,勝利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建設幸福廣東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民生的建設和完善。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湧進城市,而把子女留在了家鄉,因此,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以及他們的教育問題成為一個較嚴重的社會問題。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留守兒童以及留守兒童問題,關愛留守兒童是廣大青年志願者的社會職責,同時這體現了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也是建設幸福廣東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實踐目的

1、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從去年開始,肇慶市通過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著力完善配套體系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解決“三農”問題,使廣大農民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然而,廣大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社會的更多關注,為進一步落實 “建設幸福廣東”的政策方針,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特組織這支由文學院團學幹部組成的“三下鄉”隊伍,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為肇慶德慶市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為建設幸福新農村出一份力。

2、通過這支德慶市實踐隊伍,構建學生“以我所學,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平台,努力踐行“青馬工程”,引導作為團學幹部的青年知識分子深入了解到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深入到農村、企業、工廠等基層一線進行社會實踐,通過為留守兒童服務的平台,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培養其創新意識、實幹精神、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3、這支中文人共同組成的隊伍,充分體現出社會實踐的學術性,宣傳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圍繞 “建設幸福新農村”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收穫調研成果,為建設“幸福廣東”出謀劃策,並從中鍛鍊我院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中文人的核心競爭力。

4、這支由團總支與學生會幹部組成的務實高效的“三下鄉”隊伍,通過在社會實踐中一起工作與學習,增長各自的才幹,增進彼此的友誼,進一步增強整體的凝聚力與團隊戰鬥力。

三、實踐主題

採擷陽光·情暖鄉村——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文學院關愛留守兒童“德慶幸福我先行”社會實踐活動

四、 實踐地點

肇慶市德慶縣鳳村

五、實踐內容

1. “播散陽光”義教活動:為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義教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用愛心傳遞知識,為留守兒童講述大學生活的美好,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奮發圖強,樹立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