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活動總結

<P>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活動總結</P>

<P>胡錦濤同志關於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後,按照省的要求,廣州市把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擺上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推動全市形成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氣。  </P>

<P>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在宣講教育的力度上下功夫。 </P>

<P>宣講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力爭使力度到位,措施落實,在全社會營造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的良好氛圍。 </P>

<P>1.部署學習要求。胡錦濤同志關於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不久,市委有關領導就利用主持廣州市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系列講座的時機,明確要求各單位及時敏銳地把握學習任務,認真組織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在全市局級單位黨委中心組學習秘書工作會議上,市委宣傳部有關領導也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今年的重大理論學習任務,並提出了組織學習宣講的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要求,市委宣傳部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穗宣通[XX]17號),要求各級黨委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並廣泛開展宣講教育。各區(縣級市)、各單位也按照市的要求,加大貫徹力度,明確宣講教育任務。如從化市專門成立宣講活動領導小組,在“保持先進性,建設新農村”宣講活動告一段落的基礎上,繼續組織駐村幹部和從化市委理論教育講師團深入農村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活動,明確要求每個駐村工作隊至少為基層和學校上4堂輔導課。白雲區結合鎮黨委班子換屆選舉,專門下發檔案,明確提出必須將“八榮八恥”的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到考核班子成員的一項重要內容。 </P>

<P>2.培訓理論骨幹。為配合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活動的開展,市把榮辱觀教育作為上半年學習秘書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4月,市委宣傳部在從化舉辦全市局級單位黨委中心組學習秘書培訓班,專門邀請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李萍,中山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鍾明華,為200餘名學習秘書作題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意義與教育思考”的輔導報告。番禺、蘿崗等區也通過邀請高層次專家輔導等形式,培訓了宣講隊伍,提高了宣講的效果。 </P>

<P>3.編印宣講提綱。根據省的宣講提綱精神,結合廣州實際,市委講師團編寫了《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提綱》,免費印發基層,供各區、縣級市宣講人員使用。按照市的要求,各區(縣級市)、各單位主動做好學習資料服務工作,編印或訂購有關學習資料。如荔灣區編寫相關學習材料,以通俗生動的形式,對“八榮八恥”的具體內容作出闡釋。增城市編印宣講提綱1000冊,發至各黨委、機關單位、村黨支部、駐村幹部、講師團成員,為開展宣講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P>

<P>二、圍繞中心,著眼實效,在宣講教育的深度上下功夫。 </P>

<P>在宣講教育過程中,我市緊緊圍繞當前開展的中心工作,力求講清楚社會主義榮辱觀與中央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的關係,講清楚在實現“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推動廣州更快更好發展的關係,從而解疑釋惑,深化認識,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轉化為廣大幹部民眾的自覺行動。 </P>

<P>1.著眼於深化先進性教育成果開展宣講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共產黨員良好精神風貌的具體體現,是無產階級政黨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將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同學習黨章結合起來,同學習胡錦濤同志有關重要講話結合起來,同學習先進性教育有關檔案部署結合起來,注重引導廣大黨員充分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和精神境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P>

<P>2.著眼於建設新農村開展宣講教育。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建設新農村,要求農民民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知榮明恥的健康社會風氣不斷形成。抓住這一結合點,我們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保持先進性,建設新農村”宣講活動方案,將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活動作為“保持先進性,建設新農村”宣講活動的有效延伸,繼續依託基層理論教育講師團和部分駐村幹部,在全市農村地區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教育活動,從而既保持了宣講教育活動的連貫性,整合利用了有關資源,又有效地深化了宣講教育的內容。 </P>

<P>3.著眼於構建和諧社會開展宣講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在宣講過程中,我們注重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巨觀背景出發,結合分析現階段我市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活動的特點,闡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注重從社會發展目標與社會成員素質要求的關係出發,結合闡述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闡明“八榮八恥”的科學內涵。從而使宣講教育活動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