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民生工作總結

六是實施縣醫院綜合樓續建工程。原縣醫院大樓建成多年,設備、設施條件已經不適應民眾醫療需要。XX年,縣政府啟動建設縣醫院綜合樓,計畫總投資近8000萬元、建設13層,當年投資1700萬元建設到5層,因資金問題停工至XX年。截至去年共完成投資3000萬元。今年,縣政府多方籌措資金4000萬元完成續建工程。目前,工程全部竣工,正在更新設購置醫療設備,計畫12月中旬交付使用。綜合樓建成後,住院床位達到550張,綜合水平可達到三甲標準。

七是實施職業教育中心續建工程。多年以來,農安縣的基礎教育始終走在全省前列,但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比較滯後。為了儘快解決域內企業技能人才匱乏和外出務工人員缺少職業技能的問題,縣政府與鳳友公司投資5800萬元籌建了農安縣職業教育中心,可容納5000名學生在校就讀。今年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投資160萬元,購買了實訓設備。目前,中心設立了32個班、16個專業,在校生達到2560人。我縣職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重點校”。

八是實施人民公園建設工程。農安縣一直沒有公園,廣大居民十分期盼。縣政府為了滿足居民休閒、娛樂需要,利用現有閒置場所和土地,啟動建設了人民公園。總占地面積約30公頃,分二期實施。目前,一期工程清理整頓垃圾、房屋拆遷工作已經結束,正在建設公園大門、園內拱橋、園內道路,已經完成部分植樹綠化工作,完成了8200平方米園內道路修建任務。明年建設廁所、雕塑等配套設施和景點工程,完成園林綠化美化工作,力爭2—3年建設成型。

九是實施全民健身廣場建設工程。隨著縣城人口不斷增加,健身場所日顯不足。為了滿足廣大居民健身需要,縣政府在縣城南部啟動建設健身廣場。總占地面積8.6公頃,設計由體育場館、健身場所、雕塑景觀和園林綠化組成,是集休閒、娛樂、競技、健身於一體的我縣最大的廣場。目前,規劃、土地手續已經辦完,征地和42戶房屋拆遷工作已經結束,明年開工建設。

三、採取七種發展模式,為改善民生注入強勁動力。

做好改善民生工作,保證資金投入是關鍵。僅僅依靠有限的縣級財政投入,難以完成今年的民生任務,也難以達到提高民生水平的目標。根據農安的財政狀況,縣政府打破單一的縣級財政投入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政策和財政的調控功能,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協調資金,努力破解資金瓶頸制約,千方百計推進民生工作。全年民生投入12.13億元,比上年增長65.2%。

一是採取加大縣本級財政投入發展模式。今年,在縣本級財政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比重。預計全年縣本級財政在教育、醫療、“三農”補貼、住房、就業、司法、社會救助保障等方面總支出達到7800萬元,占縣本級財政收入三分之一,縣本級新增財力部分基本全部用於改善民生。

二是採取爭取上級資金髮展模式。立足農安實際,用足用好上級有關扶持政策,加大對上溝通協調,全力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支持民生工作。其中,僅中部城市引水農安支線應急工程和氟病改水工程投入就達到3.66億元。

三是採取財政擔保信貸發展模式。為了儘快建成縣醫療綜合樓,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條件,縣政府結合縣醫院的特點,採取縣財政擔保信貸、縣醫院逐年償還的形式,籌措資金4000萬元,全部完成了斷續了4年的縣醫院綜合樓建設。

四是採取政策激活社會資金髮展模式。今年棚戶區改造任務十分繁重。為了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縣政府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引導扶持、社會參與投入的模式,激活社會資金,參與棚戶區改造。年初制定了棚改優惠政策,為開發商提供土地供應、稅費減負、拆遷補償、信貸、供電等方面優惠待遇,激發了開發商投資棚改的積極性。開發商全年共投入1.65億元資金,完成了今年的棚改任務。

五是採取政府與社會合作發展模式。農安縣污水處理廠投資規模頗大、收益回報期長、運營比較複雜。計畫總投資7900萬元,縣財政無力獨立承擔。通過多方爭取,引進四平市海格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縣政府與其共同組建項目公司,縣政府以國債資金作為國有資產享有股權,四平市海格工程有限公司以現金註冊,按資金比例享有股權,共同投資、共同建設、共同經營、共同享有收益,成功破解了資金瓶頸問題。

六是採取民辦公助發展模式。在職業教育發展上,縣政府打破單純政府辦教育的發展模式,採取民辦公助的形式,建設職業中心,現已投入使用,總投資5800萬元,其中縣政府整合置換教育資源和現金投入2400萬元,鳳有公司投資3400萬元。目前,一些外省、市的人員紛紛來此參加職業教育,一大批人掌握了技能,找到了工作崗位,增加了收入,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鳳有公司也獲得了經濟回報,實現了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