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提升創業精神 推動江津文化大發展

實施“1545”工程,加強文化品牌建設

對於如何加強文化品牌建設,繁榮地方特色文化,王銀峰指出,要深入挖掘體現江津歷史與地域特色的人文資源,著力實施“1545”文化工程建設,把江津的地域文化提高一個檔次。

一是打造“一大文化交流平台”。盤活“川東第一大禮堂”的文化資源,發揚鶴年堂傳播先進文化和革命思想的歷史風尚,精心打造“聚奎大講堂”。努力把“聚奎大講堂”打造成為江津凝聚智慧的平台、集聚人才的平台、開放交流的平台,逐步擴大在重慶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二是培育“五大特色文化名片”。培育楹聯文化名片。用好“全國楹聯城市”這張名片,進一步抓好載體建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打造楹聯文化品牌。培育名人文化名片。抓好對“北極勛臣”江淵、“聯聖”鍾雲舫、開國元勛聶榮臻和眾多“兩院”院士等名人資源的研究,充分發揮聶帥陳列館、陳獨秀舊居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將聶帥陳列館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培育古鎮文化名片。以中山、塘河、白沙、石蟆等古鎮為重點,打造各具特色的古鎮文化,推動古鎮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加大對古建築、古莊園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再現江津歷史文化、展示江津地域風情、集合江津民俗文化,著力打造重慶文化特色之城。培育濱江文化名片。依託幾江濱江路和人民廣場,規劃建設一批主題公園、人文景觀,開展各類文化藝術節,打造市民休閒度假、文化活動中心,形成“十里長堤、十里風情”濱江文化長廊。培育愛情文化名片。策劃包裝“愛情天梯”、塘河婚俗、定期辦好“七夕東方愛情節”,著力打造國際東方婚戀之城,中國愛情浪漫之都。

三是提升“四大民眾文化品牌活動”。繼續深化“濱江之夏”、“四下鄉”、“三基文藝宣傳”和農村電影放映四大民眾文化活動品牌建設。繼續開展“綦河之春”、“津南之光”、“津北之聲”、“春滿津西”等片區民眾文化活動。抓好送戲劇、送電影、送圖書、送故事、送展覽到基層的“五送”活動。廣泛開展唱紅歌、跳壩壩舞、打腰鼓、舞龍獅等民眾性文化活動。不斷引導城市文化下鄉,農村文化進城,形成城鄉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四是實施“五大文化建設工程”。實施濱江文化提升工程。面向國內外招標,對濱江路實施文化內涵改造,提升濱江路的文化檔次。實施主題公園建設工程。依託艾坪山、篆山坪等城市郊野公園,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主題文化公園,提升江津的城市品位和功能。實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今年力爭開工建設“唱讀講傳”文化大廣場、江津圖書館,明年規劃建設包含劇場、檔案館、博物館、規劃展覽館等為一體的“市民中心”,努力構建與區域性中心大城市相適應的城市文化設施體系,積極承接重慶主城文化功能。實施農村文化服務網路工程。加快鎮街綜合文化站建設、農家書屋及村文化室建設,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不斷滿足農村開展文化活動,提升農民人文素養的需求。實施文明城區創建工程。以“百萬市民文明行動”為抓手,重點創建文明城區,深化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市民素質,推動和諧建設。

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提升區域性中心大城市核心競爭力

文化與經濟相互作用、互為推動。古今中外,每一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都會推動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而經濟社會繁榮進步的同時,也會推動新一輪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王銀峰說,在加快建設區域性中心大城市的過程中,不但要研究文化如何促進經濟發展,更要研究經濟發展對文化的提升作用,用加快發展的辦法來提升城市文化檔次,用文化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只有堅持文化與經濟的有機結合,文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經濟才有持續的競爭力,城市才有生動的吸引力。

王銀峰指出,要以文化城,用文化來提升城市競爭力;要堅持經濟文化化,用文化來推動旅遊經濟上檔升級;要堅持文化經濟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他要求,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使文化產業規劃與區域性中心大城市發展、千億工業強區以及統籌城鄉發展協調推進。要著力培育和引進有競爭力、創造力的文化大企業,大力扶持一批“專、精、特、新”的文化中小企業,實現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團化經營。要用好用足江津“半小時經濟”優勢,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園,積極發展it信息、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要依託龍頭企業,加快推進珞璜工業園印刷包裝業發展,打造西部最大印刷包裝物流基地。要以四大古鎮、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為依託,打造集影視創作生產、旅遊觀光、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影視基地,使文化產業成為千億工業的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