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分享活動總結

4月19日,後畢業時代聯合up22、doday一起舉辦的線下活動如期舉行。我們的第一次線下活動,作為負責人兼主持人的我說實話有點緊張,剛開始的時候也不在狀態,不過隨著大家陸續說起自己畢業後的經歷、心路歷程,讓我也想起了自己剛畢業時候的那些時光、那些心情,記錄下不同人的故事細細品味,心裡溢出一種感動。

其實大家畢業後的狀態很相似。從學校到職場,一開始都很忙,忙著適應新環境,忙著學習新技能,忙著表現就好像以前希望老師給個滿分一樣的希望得到老闆的表揚。忙忙碌碌到最後,發現自己想不大出自己一天下來究竟做了什麼之後,便開始蠢蠢欲動,給自己的生活添加些調味品。

wanying先是比較了一下畢業前後的差別——以前學校為我們把時間劃分成了一個學期一個學期,每個學期都有目標,還有假期可以休息、總結、思考,而我們的身邊的同學、朋友也基本在同一個天地生活學習,有豐富的資源參加各類活動。但是工作後時間變成了滾車輪,每一天都很忙很累,工作一年以後卻不知道得到了什麼,原來的同學開始不那么頻繁相見,也不知道到哪裡去認識新朋友。於是,她開始經營《後畢業時代》,過上了她自己喜歡的有計畫有安排的生活:每個月要開會、要寫稿排稿,要督促自己見更多人、讀更多書,每個階段也有些計畫,比如今年5月創辦一周年時特別的“周年刊”就將要和大家見面,生活開始被點上了各種各樣的色彩。她說,後畢業時代也許可以用近來很流行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如何變成有趣的人”。

candy上大學以前純粹就是個學霸,以極其優秀的成績考到北大後,沒想到北大激發了她骨子裡面自由隨性的基因,把她這個人完全改變了。也因此,畢業後她在業餘時間嘗試了不同的興趣愛好後,與“即興表演”一拍即合,四年里常常走南闖北去享受即興表演帶來的樂趣。到了香港之後,她也不曾讓自己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悠閒下來,很快就風風火火地搞起up22的活動。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快,本來只是朋友間小範圍的聚會,到如今活動越做越豐富,冬粉量也遠遠不是計畫中的數字(他們的活動就像紅包一樣總是被秒搶!)。現在we club又剛開始,希望搭建成一個更專業的平台,這又與up22的隨性不一樣,創造了另一種氛圍。

而我們也有幸邀請到了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朋友jessica,她說:以前讀的是心理學,所以有機會參與到一些社會服務的項目當中,雖然很小,但是至少感覺自己能夠為別人做一些什麼,能夠make some difference。但做了金融獵頭以後,感覺每天都很累地做事,就像是個搬運工,把人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然後收commission(很形象……)於是,今年年初她開始在facebook上辦起了do it today的活動。你有什麼一直想要做的卻缺乏開始的動力的事情?$10買一個doday手環向自己承諾一個月內做完這件事,並且將這份動力這份力量傳遞給下一個人。在這個過程中,她收穫了許許多多感動和喜悅:有男生終於鼓起勇氣問女孩要了電話,結果兩人現在在一起了;有個女孩,終於踏出一步,去見了5年沒有聯繫過的父親;有人終於精心為父母安排了一次蜜月旅行……而doday手環的所有收入都捐給了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幫助、資助生病住院的兒童,為他們進行心理輔導等等。她不僅能用上些大學學到的知識,也又可以做些為他人為社會make some difference的事情了。

jessica在介紹她的doday活動時,她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有什麼是一直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嗎?

浩然說他一直想當大學教授,很享受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傳遞知識經驗的感覺。雖然現在是在炒股票(太謙虛了!),但是每個月都會回去給學弟學妹們分享投資知識,也算是自己大學講師夢想的第一步;mark作為工科生,搞過樂隊跳過舞,做過工程師,當過金融民工,後來自己創業獲得財務自由。現在想做的是去分享,將自己創業的經驗以及其他一路過來所積攢下來的東西分享給其他有志創業的人;vicky說,她一直想拍電影當導演。但在一門劇本寫作的課程中,《門徒》的編劇告訴他們要走這條路出頭很難還是先搞定飯票先,好大一盆冷水!所以,她還是努力做著她的金融小民工,5年6份工作極大鍛鍊了她的抗壓能力。她覺得現在的工作還有東西可以學就先做著,但也仍然很擔心這樣溫水煮青蛙似的生活,會讓她失去繼續追夢的動力。

沒錯,畢業以後的生活,大家也許都曾經迷茫過,猶豫過,但是現在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奮鬥著,才能去抓住每一天形形色色的機遇。每個人面前的機遇不同、狀態不同,因為開始的契機、成功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可是大家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