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掛職學習個人研修總結

(三)、立足課堂教學,著力健全機制,科研課改深入推進。

“教育要發展,科研要先行”。西大街國小始終堅持“科研興校,內涵發展”戰略,遵循“源於教學,服務教學,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原則,以研促教,不斷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xx”期間,學校承擔的國家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文本建設及師生髮展》、市規劃重點課題----《國小開放教育策略研究》、區招標課題----《提高國小生數學素養的教與學策略研究》研究實施情況進展良好,有的順利結題。

通過強化師資培訓,健全機制,及時總結提高等工作措施,課改階段性成果初步顯現。研訓一體化的研培活動在校內深入開展,“開放式”的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趣化”的英語教學,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行為正逐步形成。“學生成長檔案袋工程”、“成果展示評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評制度初步建立。校本課程開發有較大突破。本著“全面啟動,樹立典型、滾動發展”的思路,“實踐---評估---總結---推廣”的模式,分年級開設的策略,開發了“禮儀訓練”、“快樂足球”、“趣味科學”等各種類型的校本課程。

科研課改的推進,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革新,讓學生快樂成長:近幾年來,學生各科成績合格率、優秀率分別為99.5%和70%以上。學生身體素質明顯增強,學生近視率控制在10%左右,體育合格率達90%以上,能掌握體育健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學們在老師的輔導下,刻苦鑽研,奮勇拼搏, “球體專用圓規”、 《武漢地區滅鼠傷雀調查報告》、《禁白活動,從我做起》等一批創新實踐成果獲國家級獎勵!千人蓮湘操、百人太極扇多次在市區表演,獲得好評。近千餘人次在楚才作文競賽、讀書知識競賽、奧數競賽、藝術小人才比賽等省、市、區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四)、探索實施“開放教育”,辦學特色得以彰顯。

著眼於“激發深厚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引導正確的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西大街國小通過開放德育、開放學習、開放管理三大策略,努力構建實施開放式教育。

開放課堂,構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開放課程,形成特色化的校本文化;開放教研,建立校本研究共同體;校園生活向家長開放---家校共同育人;課程開發向學生開放---師生共同成長;教育研究向專家開放、師資配備向社會開放、競聘上崗向全員開放、校務管理向多層面開放……通過這些舉措,我們不斷深化開放教育,讓學校在開放的環境中走向發展,在變革的狀態中走向激活,在激勵的推動中走向成功。

三、體會與啟示

在一個月的體驗式學習中,對照我校的辦學條件與管理水平,我深刻感受到我們和西大街國小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西大街國小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一)、學校管理的人性與民主化。西大街國小對教師的管理一是體現人性化,第一天到西大街國小,我七點剛過就到了校門口,發現老師們已陸陸續續到了校,我有些詫異,老師們來得好早,學校也沒有簽到處(因為我們學校教師上班是要簽到的)。事後與學校領導聊起,他們介紹說,西大街國小教師上班也曾走過簽到、刷卡等歷程,但現在已都取消了,老師們已形成自主管理和自覺的習慣,上班沒有遲到、早退、隨意外出的,學校也很人性化,遇到教師確實有急事,給學校打招呼也可以去處理,學校也努力改善教師辦公條件,如在辦公室里配備咖啡機等。二是體現民主化,學習期間我列席了一次他們的教代會,主要議題是關於教師崗位聘任,這直接與教師工資掛鈎,但會議開得很平穩,老師們反映都很好。問到工會熊主席,他說,學校重大決策與事情都先廣泛徵求教師建議與意見,再經教代會討論形成決議執行,各種制度與辦法來源於教師,執行於教師,管理民主公平,教師們自然心情舒暢,工作愉快。

(二)、教育教學的開放與實效性。西大街國小近幾年構建開放式教育,已形成體系,卓有成效。我學習的時間短,了解得不夠深入,但有幾點我印象較深。一是課程的開放。西大街國小積極探索並創設的“快樂二十分、師生共成長”的特色課程,通過每天下午二十分鐘的活動,讓師生的特長、愛好得到很好地發揮與培養,有效地推進了素質教育。二是課堂的開放。西大街國小教師的課堂是開放的,任何一位教師、任何一門課、任意時間你都可以走進去聽。在西大的一個月里,我聽了20多節課,除幾節公開課外,都是不打招呼的推門課,但效果都非常好。三是評價的開放。學校建立了多元、立體、全程的評價機制,既有考試又有考核,既有量化的評價又有質性的評價,特別是體、音、美等綜合學科外聘專家進行考核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鑑。四是學習的開放。“學習是長遠的福利”已根植於西大人的心中。學校以長遠的眼光,對教育負責任的態度將教師的培訓學習提高作為一種福利,讓他們走出校、走出省、走出國,成為具有開拓精神、開闊視野、開放情懷的學者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