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國旗下講話

同學們、老師們: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誠實守信,為人之本。

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誠實守信。古往今來,關於誠信的事例舉不勝舉。古有孫臏一諾千金,近有鄧穎超冒雨赴約的故事等等。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即推行新政。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老百姓對於頒布的新法,都懷著一種不相信的態度,誰也不願意首先回響。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誠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為。

大家一定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男孩由於兩次撒謊騙人,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聽了這個故事,難道我們不應該從中吸取一點兒教訓嗎?一個不具備誠實素質的人,最終只會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場。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真誠是打開人們心靈的神奇鑰匙。在人際交往中,只有真誠待人,才能與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關係;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所以,我們應該從小樹立“言而有信,無信不立”的觀念,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同學們,請記住:誠信無價!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裡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讓誠信紮根與我們的心靈,讓誠信遍布我們中國的沒個角落!我堅信:只要人人都講誠信,祖國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國旗下講話”是升旗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德育教育的載體和平台。為了使“國旗下講話”在學生心中永遠充滿新鮮感、吸引力,充分發揮其教育的作用,江東國小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對“講話”的內容及形式進行不斷地創新,以提高“講話”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們全面和諧的發展,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豐富講話形式

本學期,少先隊員也加入了“國旗下講話”的行列,形式豐富不少,主要有詩歌散文朗誦、英語故事演講、現場採訪、歌曲聽賞、提問題討論等等。不斷變化的講話形式讓隊員感到格外新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針對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教導主任在“講話”中現場採訪了幾名隊員,讓他們談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及多讀書的有益之處,給其他隊員以啟迪的作用;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前夕的講話上,兩名隊員組織全校隊員開展了一個“我愛媽媽”的歌曲聽賞會,讓隊員們在《世上只有媽媽好》、《小烏鴉愛媽媽》、《好媽媽》等歌曲中感愛母愛的偉大,加深對媽媽的感情……形式多樣的“國旗下講話”實施一段時間後,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樣的“講話”他們更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