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講話稿

二、繼續完善敬老院設施建設,加強規範管理,落實五保供養待遇

堅持“一個目標”:提升檔次,抓入住;落實“兩個手段”:實施評先樹優,強化規範管理;採取“三項措施”:建立制度約束機制,建立工作獎懲機制,建立檢查督導機制;實現“三個轉變、兩個提高”,即由基礎建設向規範管理轉變、由分散供養向集中供養轉變、由一般化管理服務向規範化優質服務轉變;提高五保供養標準,集中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600元;提高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到80%以上。當前敬老院建設重點工作是做好各項準備迎接省民政廳等級考評和認定。

三、規範城市低保工作,提高低保管理質量

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標準和人均月補差水平,城市低保標準由200元提高到240元,人均月補差額將不低於110元。擴大城市低保保障範圍,凡是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家庭及時納入保障範圍,實現應保盡保。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程式,制定城市低保工作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各級低保管理部門的職責,申請、評估和審批的程式;確定城市低保保障範圍、家庭收入的核算方法;加強對低保對象的日常管理,建立低保分類管理和續保申請簽字制度,完善入戶調查、公示通報、動態管理和公益勞動制度。按有經濟收入的家庭主要成員情況,將城市低保家庭實行a、b、c三類管理:a類家庭,是指家庭主要成員為孤寡老人、孤兒或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大病重病患者,其家庭收入情況無變化且困難較大的家庭,一年審核一次,實施全面保障和重點救助;b類家庭,是指收入來源比較明確且變化不大,家庭主要成員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無固定職業或因重大疾病、子女上學等負擔過重的家庭,半年審核一次,當困難解除後或家庭收入發生變化,取消低保待遇;c類家庭,是指家庭主要成員在就業年齡段有勞動能力但未就業,家庭收入波動幅度大或家庭成員結構易變動、明顯不穩定的家庭,每季度審核一次,以鼓勵就業為主,實行低標準保障。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實行續保申請簽字制度,abc類家庭分別於每年、每半年和每季度最後一個月15日內到民政管理部門簽字,如實申報家庭收入支出情況,提出續保申請,並接受定期覆核,凡不續保簽字,可視為自動放棄低保待遇,下月起停發低保金。對申請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實行入戶調查制度,自接到申請人申請之日起,在20個工作日內進行入戶調查,凡不接受低保工作人員核查的,提供虛假收入證明的,一經查實,一年內不能享受低保,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從批准之日下月起發放城市低保金。在本單位或人群集中的地方設定固定的城市低保公示通報欄,對已納入低保待遇以及申請享受低保待遇的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繼續完善城市低保的動態管理,嚴把入口關,暢通出口關,對已享受低保的家庭進行全面普查,收入情況變化的要做相應調整,不符合條件的,及時停發保障金。組織法定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學生除外),定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自覺履行相關義務。

四、建立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備災制度

編制我縣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建立災害四級應急回響和分級負責機制,以及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明確災情劃分標準,完善災情評估機制,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備災制度,積極協調有關企業建立救災物資儲備機構,備足救災物資,提高備災水平。規範災民緊急轉移安置、災區民房恢復重建和冬令、春荒災民生活救濟工作,切實保障災區民眾的基本生活。組織開展好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和集中性的“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提高社會捐助工作的影響力和效果。加大對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的監管力度,確保救災資金專款專用,發放實行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布、公開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