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家長發言稿:六年級家長代表發言稿

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家長:

XXXX年 X月X日,對我們這一對平凡的夫妻而言,是生命中最輝煌的一天,因為我們的愛女何至靜誕生了,這給我們帶來了無法形容的欣喜和忙碌。也是從那時起,我們就共同許下心愿,這輩子要好好教育下一代。因此在這十二年的時間內,我們在女兒身上投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今看著她正在健康快樂成長,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回味這十多年的親職教育,作為從事多年基礎教育的我們,感到很慚愧,沒有什麼經驗,只好總結幾點不成熟的做法,與同仁共勉。

一、目標明確,品學兼抓

“三歲看老”,國小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這段時間,如果只注重對孩子某一方面專長培養,而忽視對其綜合素質的開發的教育,便失去了素質教育的又一個“黃金期”,培養出的孩子很可能是個“半成品”。

我們特別重視讓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她上課注意聽講,課後按時完成作業,字要寫得工整,為激勵她自我約束,我們從不限制她在外面玩,但前提條件是高質量地完成學習任務。

針對小孩子學習上容易馬虎的特點,我們要求她從國小習上就要認真,要求她心要靜、坐要穩、看要細、寫要清、算要準。

為了使她在學習上拔尖,我們較早地注意進行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主要著眼於學習上的靈活性。

小孩子的思維比較簡單,不易拐彎,我們就買了一些智力測驗方面的書籍讓她思考,反覆訓練,還有意地找來一些相對複雜的數學題,讓她演算,來拓寬她的解題思路。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使她總感到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不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她學習上的應變能力。

除了開發她的智力、增加靈氣、培養能力之外,也同步進行著文明行為的訓練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力爭成為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孩子。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著重培養小孩子的獨立能力。早在一年級時,我們有意識地讓她單人單間睡覺,這一習慣一直保持下來了;寒暑假一到,我們就送她到小姑家,一住就是十來天,這期間我們也很少打電話過問;三年級時,我們上班,中午難以回家,她就一個人穿越秀山門前的318國道,一天往返四次,我們也擔心,只好在女兒出門時多囑咐幾句。

另外,我們也支持她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項活動,打消影響學習的顧慮,增強集體榮譽感,鼓勵她在活動中為班級學校增光。校運動會、區詩歌朗誦會都有出色的表現。

二、把握心境,尊重理解

理解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最好的辦法是講究同孩子說話的技巧,善於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我們說話時,總是簡短、親切,總是讓孩子也有機會說話,儘量用商量的口吻,力求做到不打罵,不毫無道理的斥責、批評等。

比如有一次,女兒寫作文,一時寫不出來,在那裡煩躁。我就過去和她談了起來,並給她構想了好幾個思路。可是第二天,我發現,昨天晚上講的幾個思路,她一個也沒有用,才知道昨天她還是照自己的想法寫到深夜。我沒有發脾氣,也沒有批評她不聽話。孩子好勝心強,認為只有自己想出來的才是自己的東西。這種素質是很重要的,她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感到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