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招商局紀念建國60周年徵文演講範文

從出口土特產品,到紡織品在國際市場出名,再到石鋼、博深等一批在美國都稱得上“王牌”的企業,經歷了幾十年坎坷風雨的歷練,“**製造”在國際市場越叫越響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全市出口商品中,農副土特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回憶起當年的出口情況,郭省告訴記者,直到“八五”期間,我市才開始扭轉了出口結構,工業製成品比重增至98%,農副產品出口比重只占2%。

紡織品是當時國際市場上出現的“**製造”主打產品。**第二棉紡織廠生產的報春花牌40*40精梳府綢,是當時出口的高檔純棉織物,織工精細、布面潔淨、光滑似綢、耐穿耐洗,當時很受歡迎。

“八五”期間,**積極組織其它工業品的出口,改變了出口商品“一頭沉”的局面,形成紡織品類、其它工業品類齊頭並進的出口結構。1981年後,**陸續在各縣建立了鮮梨、花生仁、花生果、核桃、青椒、水貂、肉牛、草柳編、家兔等10個單項出口生產基地(點)。1995年,**的大外貿格局形成,有創匯實績的企業63家,出口商品結構也得以最佳化。此時,我市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擴展到46家,出口創匯的發展速度隨之加快。“當時,**湧現了一批出口創匯大戶,華北製藥廠、**焦化廠、顯像管總廠、市軸承廠及16家紡織、服裝加工企業等,都是全市外貿出口的支柱企業。”市商務局副局長張和平說。

十多年過去了,**的企業更加成熟。如今,在國際市場,“**製造”的名聲越來越響。走上“特鋼”發展之路的石鋼公司,去年出口鋼材24萬噸,創匯首次突破1億美元。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石鋼人又“盯”上了國外的一些鍛造廠、汽車零配件廠,還有船舶用錨鏈鋼、石油行業用鋼等領域。

像石鋼一樣,在國際市場上撈得“黃金”,並在國際市場贏得了不錯口碑的還有很多企業,博深工具、鴻銳集團、華北製藥、石藥集團,都已經成為叫得響的品牌企業。目前我市已與世界19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比XX年增加41個,“**製造”的產品走到了世界每一個角落。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大開放的格局已經拉開序幕,**再次走到了經濟長征路上的新前沿,並以其更加開放的胸襟,不斷實現著更寬廣的包容

建設沿海經濟強省號角的吹響,讓**再次思考,如何舞動開放的“龍頭”,帶動城市繼續實現跨越式發展呢?

此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樹立沿海意識,讓全方位開放、在大區域謀求大發展成為方向,一個大開放的格局已經拉開序幕,大開放的思維方式也開始形成。在城市的開放之路上,不再狹義地考慮“我們能利用什麼”,而是思考“我們可以藉助什麼”,跳出本市的局限,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進而在國內國際經濟合作中準確地打出城市的優勢品牌。

如今,“借船出海”,尋求區域內最佳資源配置的嘗試已經開始,**到黃驊港出海通道將打通,從**僅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港口,產品外銷、原料進口更方便,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路將更加順暢。

正在建設中並部分投入使用的**內陸港的“無海有港大通關”,讓**及周邊企業的進出口貨物可就地實現進出港。記者在這裡發現,天津海關、青島海關都設立了辦事處,中遠公司、東方海外等13家船務公司、天津克運、中國金鵬等大型國際貨運公司都在這兒設點,在港區開展業務,很多需要費時費力的工作在這兒實現了完美交接。

這些舉措,實現了海港向內陸的真正延伸,也讓**發展外向型經濟有了更多的資本。建成後的**內陸港,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園區,年吞吐能力21.5萬標準箱,集港口、國際貨櫃多式聯運、中轉及第三方物流功能於一體,充分實現陸海空多式聯運,是具有國家二類口岸功能的內陸無水港口。未來十年,內陸港貨櫃年吞吐量將達到38.56萬標準箱,相關企業內貿貨運量將達到145萬噸,外貿進出口總額將達到72.4億美元。從這兒,**乃至周邊地區的企業和產品,將順利地走向世界的舞台。

“十一五”期間,我市石太、石鄭、京石等三條鐵路開工建設,也讓**與外界的溝通更加便捷。這三條高速鐵路修通後,從**“一小時到達”的城市將再次增加,到天津港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省會的空中通道也正在抓緊完善,投資5億元的**機場改擴建工程已經開始動工,一座能滿足年接送旅客量100萬人次的新候機大樓將面世。巨大的吞吐量、客流量和更為密集的航班,將在更大的空間上把省會同沿海、周邊地區以及西部,更為密切地聯繫起來。**的大開放戰略,將擁有一個龐大堅實的基礎。

從完善交通路網,到打造陸地港口,從打通出海通道,到機場改擴建,**的開放之路越走越寬廣。回首以往,開放給**帶來了一筆筆有形和無形的財富。而作為沿海經濟強省的省會,**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邁開更加紮實的步伐,行走在因開放而更加強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