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改革試驗方案

4、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的原則。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民眾的三者關係。政府的職能不能缺位,市場和中介組織的作用不可忽視,民眾才是創業的主體。政府是創業的指導和服務者,主要起規劃、宣傳、組織、引導作用,不可大包大攬。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好民眾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市場的生產要素配置功能。

5、項目帶動、試點先行的原則。發揮項目對各類資金的吸附功能,以項目資金帶動民間資金。發揮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以骨幹項目引導發展方向。充分發揮試點的示範帶動效應,分類辦好各類試點,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

6、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全鎮生態文明示範鄉鎮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以及進度安排表,在堅持項目帶動、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分步實施。每年完成若干項重點工作任務,積小變為大變,積量變為質變,實現“一年打基礎、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的工作目標。

(三)總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生態文明示範鄉鎮改革試驗的總體目標是:

1、生態家園建設目標:(1)農村“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園”開發,村容整潔,美觀大方;(2)初步建立起適合山區農村特色的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系統;(3)鎮區建設提檔升級,房屋外觀統一裝修改造;(4)通過省級生態鄉鎮達標難收。

2、生態產業建設目標:(1)生態旅遊取得長足進步:漂流產業做強做大,年接待遊客x萬人次;溫泉開發兩年內建成,年接待遊客量x萬人次;城鄉手拉手旅遊結對家庭200對;鄉村休閒旅遊年接待遊客量x萬人次;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占比明顯上升;通過省級旅遊名鎮達標驗收。(2)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鎮耕地面積綠色生態種植達到80%以上;規模養殖基本實現清潔養殖。(3)生態工業建設:鎮域工業排放達,達不到標準的關停並轉。

3、生態文化建設目標:(1)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2)文化活動開展更加普及和經常,社會文明意識顯著增強,初步建立起文明、積極、健康、和諧的農村鄉風文明。(3)通過省級文明鄉鎮驗收。

三、具體方案

(一)主要內容及進度安排

1、生態家園建設方案。

(1)鎮區龍頭建設。按照山水休閒旅遊小鎮的目標定位,加大鎮區建設力度。三年內新增鎮區人口1000人,擴大鎮區規模2平方公里,建成3條標準示範街道,對鎮區房屋按照統一規劃設計進行立面裝修改造,對鎮區河道進行整治並修建攔河壩,初步完善鎮區道路、停車場、市場、管網、廁所等配套設施,奪取黃岡市城建的大別山杯。

其中,XX年完成鎮區規劃修編和修建性詳規的編制。XX年完成x大道兩側及葆心小區北區土地出讓並啟動房屋建設,XX年建成。XX年啟動x大道、x大道、x南路3條示範街建設,XX年基本完成。XX年啟動鎮區南部溫泉城開發項目,XX年試運營,XX年正式運營。

(2)連片村莊整治。搶抓點中點建設、進士河漂流開發、連片整治機遇,加強沿線、連片村莊整治。重點完善x、x、x河沿線30公里村莊整治,以創建高標準生態文明灣落示範點為推動力,深入推進全鎮的生態文明灣落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村莊灣落建設水平。

其中,XX建成示範點10個,XX年新完成示範點x個,XX年新完成示範點10個。其中, XX年x村x灣要通過省級“宜居村莊”的達標驗收,並培養2個省級“宜居村莊”創建灣落。

(3)建立垃圾處理體系。

①鎮區改造完善現在垃圾處理場;沿街再布垃圾桶50個;垃圾清掃由每天一次改為兩次;定時定點收集垃圾。

②根據山區居住分散、路程較遠、不易集中的特點,農村大部分自然灣落,垃圾處理採取“戶保潔、灣收集、就地處理”的原則,根據垃圾不同類別實行填埋(不可降解物,建小型填埋場)和集中回田(人畜糞便、桔桿等)等辦法處理;對集中居民達x人以上、交通較為方便的村莊,不可降解垃圾處理實行“戶保潔、灣收集、鎮運轉”的辦法處理。

建立農村社會環保機構,發揮民眾的自主管理作用,成立鎮環保理事會、村分會、自然灣落小組。各級環保組織的職能為宣傳環保政策,普及環保知識(包括垃圾分類、桔桿利用等),日常檢查評比,垃圾處理機制運行等。鎮理事會、村分會主要起牽頭指導和具體督導作用。自然灣落環保小組則具體負責本灣環保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建立和實施農戶自潔制度、責任分區制度、農戶值班制度、檢查評比制度、環保活動日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垃圾桶、垃圾池、中轉站、填埋場等設施建設的投入,主要由政府補助資金解決。鎮政府全額補助鎮理事會運轉經費,差額補助村分會、灣小組運轉經費。村委會要列支分會運轉經費,差額補助灣小組運轉經費。受益民眾繳納的會費灣內收取、灣內自求平衡,主要解決垃圾清運費用,彌補環保小組運轉費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