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議書

4、項目建設背景

為了更好的落實國家有關增加農民收入的精神,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著力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推進小康村建設,實現農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明顯加強,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是農村對外開放的視窗,它對合理布局生產力,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於提高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率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利於農民生活的改善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近幾年,隨著烏加河鎮經濟和城鎮建設快速發展,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工作擺到了重要的議程。項目的建設既是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農村率先實現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3、烏加河鎮位於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橫貫全鎮。是全市經濟發展的要道通街,被譽為“河套第一鎮”。隨著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民收入穩定提高,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但是,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相比,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烏加河鎮進行新農村建設,狠抓規劃龍頭、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最佳化,以及舊村改造、村莊整理和環境整潔、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條是真正使農民的收入增加、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實的“河套第一鎮”。

4、新農村建設不僅要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而且將間接地提高農民素質。項目的建設一方面節約了土地資源,利用節約的土地,發展二、三產業,有利於加快農村城鎮一體化進程。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將從一產中分離出來,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各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切實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

第三章項目位置和建設條件

一、項目位置及自然環境概況

1、項目位置

項目位於烏加河鎮鎮區所在地聯豐村一、二、三組和奮鬥村一、二、六、七、八組。

2、自然環境概況

項目區位於河套平原腹地,具有顯著的大陸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炎熱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發強烈。該地區地質構建形成了紀晚期的斷陷盆地,由於構造上的長期深陷,構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帶。地下水能夠用於農業灌溉和人畜飲用。

二、項目建設條件和建設內容

1、占地範圍

現狀聯豐村共有居民387戶,總面積4.5平方公里。規劃新農村建設用地總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新農村建設用地上需拆遷村民住宅2戶,拆遷房屋建築面積約180平方米,拆除商業設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現狀奮鬥村共有居民630戶,總面積6.3平方公里。規劃新農村建設用地總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新農村建設用地需拆遷村民住宅1戶。

2、市政配套條件

目前在項目用地周邊的規劃道路鋪設有自來水、雨水、污水、電力、電信等市政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