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救災”建議書

此次雅安地震,隨著現代網路科技的發達,使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災區的實際情況。但這些圖片和新聞中慢慢也突出一個問題:環境安全和污染問題。

白色污染的危害眾所周知,因為不容易分解,所以會是個很長期的污染,據資料顯示:“全國白色垃圾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塑膠高達211萬噸。”就是說包裝塑膠占到白色垃圾的近20%。

而這次由民間和官方送到雅安的物資是多少噸?其中白色垃圾占多少噸?從一在現場的志願者微博上看到此信息:瓶裝水污染災區:受災民眾愈二百萬,飲用水基本靠瓶裝水,保守算,以臨時安置人囗35萬計,平均派發2瓶/人/曰,至今已產生七百萬空塑膠瓶垃圾。

在前方傳出來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垃圾先是隨地傾倒,然後是堆積如山。各種空塑膠瓶、速食麵碗、包裝塑膠占了很大的成分。城市應該還有能力去處理白色垃圾,但在大部分的農村這些將會成為永久的垃圾隨風飄蕩。眾所周知,垃圾是災區傳染病的源頭之一,特別是皮膚病和腸胃方面的疾病。

志願者是為了給災區帶去希望而衝到了最危險的地方。但試想一下,如果因為志願者提供的幫助而造成了災區的污染,甚至造成了傳染病,這是志願者希望的嗎?

那么,自願者們該怎么做?或者說,志願者要有個什麼樣的意識?

隨手環保也是一種救災!

首先在物資發放之時,先在現場放幾個垃圾袋,這樣首先保證現場的垃圾不會隨地亂扔。

其次在拆包裝時,小心些拆,儘量保證塑膠包裝拆的完整些,這樣老百姓可以再利用這些資源。

最後對於已經不能再使用的,如果每個自願者每天都僅僅帶走1公斤的垃圾,以雅安這樣的規模據說有1萬左右的志願者,就可以每天帶走10噸垃圾。

就這樣,先從志願者做起,慢慢環保氛圍就都起來了,無形中會帶動大家一起做。而志願者的形象也將進一步提升,和進一步得到大家的尊重。

上面的是志願者的短期行為,下面還有個長期運作的想法,看是否可行。

能否在農村設立或和當地人合作成立垃圾換物資的中間站。鼓勵當地人去收集垃圾甚至分類垃圾。比如100個空塑膠瓶換一瓶油或一本書或幾本本子。然後這些中間站可以和廢品資源回收筒聯合起來,也許還能解決一些長期運作下去的費用問題。

中間站的作用是在於培養當地人的環保意識,所以說這是一個需要長期運作的項目。但如能運作起來,那么對當地的環保也會起到長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