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個人發展規劃

教師職業標準要求教師既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又具有現代教育技術。這說明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括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學科知識方面強調的,是任教學科的學術水平。從有關調查顯示,中學教師的專業學術水平與學科教育知能水平相比明顯不足,其中英語教師的差距更明顯。就如前面所提的:口語授課能力的差異影響了學生聽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

一、自我分析:

1、個人優勢分析:

(1)、已初步養成在實踐中思考的習慣,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2)、工作認真踏實,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歷,從而使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3)、有專業的英語知識,有較高的英語專業。

2、個人不足剖析:工作措施不是十分具體,工作上易受情緒的波動而變化。

二、認識

三尺講台,書寫著多少執著與夢想,三尺講台,播撒著多少陽光和希望!很慶幸自己能從事這樣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站在講台上,心中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怎樣才能無愧於這份神聖的工作,是我一直在思考並努力的問題。為了使自己快速的成長,在師德、業務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並快速跟上新課程.新教育思想的步伐,特為自己制定一份專業成長計畫:

三、發展規劃:

“多做”、“多想”、“多聽”,在未來的三年時間中,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改善自身的壞習慣,將自己改變成一名主動學習者,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具有親和力、輕鬆、快樂的老師,並逐步將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勞型的教師,使自己的課堂成為詩意的課堂,是學生嚮往的精神家園,滿足學生成長和走上社會的實際需要。

(1)、提升個人修養,做有品位的教師。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廣播的知識積澱影響學生,實質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做”、“多想”、“多聽”。

(2)、做一名業務上、教學上都過硬的教師,養成善於學習、樂於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為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的人。善於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再上一個台階,爭取機會多參加優質課評比。

(3)、做一名輕鬆、快樂的受歡迎的老師,向優秀老師學經驗,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能力,做到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4)、做一名“善於反思、勤於積累”的老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的失敗與成功注意積累,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

1.課後思考。即教師的自我內部對話,這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心理狀態調節能力。一般來說,教師採用這種方式進行反思難以深刻揭示問題的原因。

2.寫反思日記。教師每天課後,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或事件進行思考,以內容相對集中的日記形式記錄下來,分析事件產生的原因,並設計多種解決策略。如上完一節英語課,學生學到了什麼,那些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有的學生學不會,是什麼原因呢?於是在寫反思日記的時候就得找原因的解決的方法,加強訓練。針對英語的問題學生耐心指導。

3.課後備課。傳統教學理論中比較強調課前備課這一環節,而忽視了課後的教學分析和思考。這其實是與寫反思日記是相聯繫的。教師在課後對教學進行分析和思考,有助於改進和完善教學。

4.合作討論。教師之間在課餘時間就所遇到的問題、困惑進行討論,同事合作討論需要有一定主題,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坦誠地交換意見,探討教育教學問題。

四、發展目標:

1、加強個人職業道德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2、利用課餘時間練習多讀書,欣賞一些好的英語影片。

3、做更優秀的英語課件,並運用於教學中。教學中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

五、未來三年成長計畫(結合學校計畫):努力成為一名骨幹教師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師德好,熱愛教育事業。教育思想端正,能承擔校內的教育教學研究任務。

2、能正確理解和掌握英語教學大綱,熟悉教材。正確貫徹教學原則,有良好的教學方法。

3、教學效果好,教學質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注意自身理論水平和專業基礎知識的提高,積極參加教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