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骨幹教師跟崗學習工作總結

古玉平

作為“溫利廣教師工作室”的首批學員,我很榮幸!我很幸福!20天的跟崗學習點點滴滴都在我腦海中留下永恆的記憶。在全面總結前,我先用三個“之”作為開篇之序。

首先:感激之情。

能成為名師工作室的學員,擁有名師工作室提供的得天獨厚的優越培養條件,我們無疑是非常幸運的。我們要感謝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感謝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學院,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學習平台!同時,對關心支持我們“溫利廣老師工作室”的領導、專家,還有北興中學的全體師生員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感謝您們的辛勤付出!感謝您們為我們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其次:責任之重

我們能來到溫利廣教師工作室學習既是我們的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加入到名師工作室,除了最初的激動與喜悅外,感受最深的就是沉甸甸的責任了。溫老師對我們提出做“三個一”的老師,深感壓力之重。正是這種責任感,鞭策著我們加速成長,期待在專業發展方面有所突破;正是這種責任感,鞭策著我們藉助這個平台,為學校的發展,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行動之諾

在二十天跟崗學習中,我們做到了:抓住機遇,把握機遇,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嚴格遵守工作室的紀律和制度,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我們的願望是: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學會享受教育智慧,體驗研究幸福,爭取在教育的天地中早日成為課程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實施素質教育的探索者和先行者,成為教學研究型的名師。

第一部分  跟崗目標任務

廣東省溫利廣教師工作室根據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的安排和部署,制定了詳細XX年跟崗學習工作,並實施每周一表(在工作室部落格上發),20天跟崗學習目標任務歸納為如下:

1.跟崗時間:XX年11月13日至12月2日

2.跟崗紀律:溫利廣州教師工作室按《關於做好廣東省XX年中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班跟崗學習的通知》中要求,工作室對我們學員有嚴明的紀律,確保了跟崗學習活動順暢開展。省教廳規定:跟崗學習期間學員一般不允許請假,若有特殊情況,請假少於三天的,須由學員本人所在學校出具書面請假條,加蓋學校公章,送所在地級市教育局蓋章,再經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同意後由教師工作室主持人簽批;三天以上(含三天),須由所在地級市教育局以書面形式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批准,無故缺勤者,跟崗學習無效,取消培訓資格。

2.省教廳規定的任務

(1)教學實習:聽評課不少於10節,上課不少於2節(含1節匯報課),聽課需填寫並提交聽課記錄,上課需提交教案;

(2)課題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部分課題研究工作;

(3)開發1節優秀課例(文字或光碟);

(4)撰寫3篇教學反思和2篇讀書筆記

(5)撰寫跟崗學習日誌,詳細記錄各項培訓活動、學習觀摩的收穫和體會,並上傳至個人部落格。

3.工作室特色學習任務

(1)開展成員與學員 “一課兩講”活動;

(2)學員與成員之間小講座;

(3)聽專家講座;

(4)參與花都區青年老師“說課”比賽活動;

(5)參觀考察活動(校內、校外);

(6)製作每周工作室簡報;

(7)制定三年專業發展規劃

第二部分  跟崗過程與方法

一、學習檔案,明確要求。

根據《關於開展廣東省XX年中國小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工作的通知》(粵繼教函〔XX〕10號)檔案的精神,工作室主持人溫利廣老師在跟崗老師報到之前,就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跟崗學習計畫與方案,公布在個人部落格上,並發至學員信箱,保證跟崗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1、舉行了隆重的“跟崗學習開班典禮”。由工作室主持人溫利廣老師主持“開班典禮”,北興中學高書記、何副校長等校領導、進修學校畢書記、工作室成員、跟崗學員共20多人參加了開班典禮。畢書記、何副校長、工作室成員代表洪接年老師、學員代表高慶老師等分別發言,溫利廣老師介紹有關情況,說明工作室的跟崗學習安排,最後由畢書記宣布“XX年廣東省溫利廣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班開班”。

2、學習有關檔案,明確任務與要求。開班儀式上跟崗學員和工作室成員在溫老師的要求下進行有創意的自我介紹,通過簡短介紹,達到儘快互相認識和了解。隨後到工作室座談,溫老師把每天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間段的學習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同時學習了省教育廳的粵繼教函〔XX〕10號檔案,也成立了班委(班長1人,生活委員1人,組長3人)

3、根據工作室跟崗學習活動方案,結合跟崗教師的個人實際,每一位老師都詳細制定了有個性化的個人跟崗學習計畫,並公布在工作室與個人教育部落格上,以進一步明確每一位跟崗教師此次跟崗學習的任務及要求。

二、活動豐富,每天忙碌。

1、聽“示範課”。工作室的成員精心準備了5節示範課,通過聽課,讓跟崗老師領略各位老師的教學特色,汲取各人的優點;同時也展現了北興中學的化學教學特色與先進的課堂實施理念―――“情趣教學”,領略到花都區年青老師進取精神。

2、上“常態課”。原汁原味的常態課,最貼近日常的教學工作。通過異地帶班一周的常態課鍛鍊,讓跟崗老師熟悉這裡的學生特點,鍛鍊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展現各位跟崗老師的教育水平和課堂風采。並通過常態課堂的操作,探究各類課型的有效性原則。

3、上“匯報課”。每位跟崗老師都精心設計了一節匯報課,以促使老師們發揮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教學策略,去打造一節力求完美的優質課。其中,安排七位老師上同一個課題,採取“同課異構”的形式進行對比交流,讓跟崗老師在切磋中得以長進,更加豐富了他們的教學智慧。

4、舉辦“一課兩講”。第一和第二周分別在花都區大塘中學、花都區實驗中學、廣州市第四十四中學開設“一課兩講”活動,工作室成員與學員進行pk,充分展示個人教學風采與教學技藝,讓我們享受“文化大餐”,也讓我們了解到各學校教研氛圍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特色。

5、評課研討。每位跟崗老師聽了5節“示範課”,8節“常態課”和8節“匯報課”。幾乎在每天的上午或下午或上下午,都組織評課與交流:或是工作室主持人或班長或組長主持評課。通過這些評課活動,讓我們清晰地明確了評課的方法和要素,提升了我們聽課的藝術與評課的水平,更給日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