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工作總結範文

日曆一天一天掀過去,又是三百多日子在我們匆忙的腳步里遠去了。喜憂與共的日子裡我們共同走過,同舟共濟的溫馨一路相伴,不管是收穫喜悅的甜蜜一刻,還是咀嚼遺憾的苦澀之時,對我來說都是生命中的一種經歷,一段時光,一筆財富。因為我珍惜著自己在實驗學校所度過的每一天。藉此機會,我要感謝領導的關愛與鼓勵,給了我追求上進的動力;感謝同事們的支持與幫助,給了我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的愉悅心情。因此我願心懷感恩,梳理思緒,把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教學工作

在這一學期里,我虛心向我們辦公室里的戰友們學習,向耿老師學習與孩子進行感情的交流,向劉校長學習管理學生的藝術,向楊老師學習把各項工作都趕在前面完成,向韓老師學習遇到事情多動腦,當然,我也堅持了自己的一些觀念,如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使教學工作有了一些起色。我重點在閱讀、觀察習慣與能力,作文的興趣與能力的培養上下了功夫,並有意識的對學生的想像力進行了挖掘與培養,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培養了學生的習作熱情與能力。幾年來,我們班印出了自己精美的作文集。在班裡掀起了一股“寫作熱”。同時我還嘗試了發揮自己部落格的作用,開放了團隊功能,讓學生加入其中,也養成寫隨筆的習慣。目前已有多名同學申請並加入了其中,有的同學已在其中發了十幾篇習作,給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同時,原來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多名同學在作文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2、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特點及本班孩子的學情,並虛心向楊老師取經,通過反覆思考、實踐,總結出了一套預習課文的“五讀”法模式,通過一個學期來我的勤於指導和嚴格要求,以及反反覆覆的強化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提高了,他們大部分都養成了邊讀邊思,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熟練掌握了“五讀預習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讀通讀懂一篇課文。 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在“五讀”中逐步提高,閱讀質量得到大大提升。

3、培養了學生讀書的習慣。班級是構成學校的細胞,書香校園的營造,離不開班級的書香。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讀書空間,閱讀課、晨讀、演講時間,我都注意給與讀書方法的指導,及時向孩子們推薦一些經典好書,如本學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昆蟲記》《小王子》《豬寶弗雷迪系列》《魯濱遜漂流記》《海的女兒》《古希臘神話故事》等,在我的推薦下,大多數同學都全部讀完。還有不少同學的閱讀量已非常大,湧現出了多名小“書蟲”。另外,讀書後我還注意了及時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也提倡孩子們之間的讀書交流,如我利用閱讀課,組織了讀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主題閱讀課,美文欣賞課等形式活潑的活動,以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閱讀質量。如《瘋娘》的一節以“感受母愛”為主題的閱讀課,就取得了觸及學生心靈的理想效果,拉開了我們班後面的一系列“學會感恩”“回報母愛”等系列活動的開展。如繼《瘋娘》一節課之後,我趁熱打鐵,布置了讓每個學生都堅持每天做一件為父母分憂的事情,讓感受母愛回報母愛成為一種行

動,並隨時記到日記本上。為了讓活動取得更佳效果,我還利用家長會時間與家長就此事進行了交流,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閱讀成為一種影響心靈的力量,進而延伸到生活中去。

此外,為了使讀書感恩教育成為一種有效的德育方式,我提倡孩子們蒐集讓自己感動的故事,利用演講時間講給全班同學聽,如學生蒐集到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英雄事跡和頒獎詞、《母愛的較量》《兩地書》等催人淚下的故事,都在孩子們心靈深處播下了一顆真善美的種子,滋潤了他們情感,豐富了他們的心靈。同時,為了鼓勵孩子們讀書,我還把讀書作為一種獎勵的方式,獎給表現好的同學。在語文課堂上,只要誰先完成了課堂上的學習任務,誰就可以擁有自由讀課外書的權利。這在我們班已成為一項最受學生歡迎的獎勵。我始終堅信,比分數更重要的是成長。儘管這些也許從成績單上很難看到,但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我想,只要能帶給他們心靈上的成長,哪怕也許是一點點,我的堅持也是有意義的。

二、個人成長

本年度我個人成長的關鍵字就是上網、讀書和寫作。我鍾情於新教育實驗,堅信朱永新教授所說的“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並且一路堅持下來了,所以我也收穫到了幾多充實與意外的驚喜。雖然至今離很多優秀教師的距離還很遙遠,但我想有差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努力讓自己向最優秀的自己靠近。在鍵盤的敲擊聲中,我感覺到我一直在努力著,在思考著,在用行動不斷豐富和提升著自我。生活因寫而精彩,生命因寫而厚重。這些,都是一年來隨筆的撰寫所給予我的深刻體驗。梳理文字,細細盤點,我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收穫!

另外,對於領導安排的各項臨時性工作,我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盡善盡美的完成。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就是一個能源,在燃燒的同時如果能體驗到燃燒的快樂,便是一種幸福。當然,由於精力的有限,很多工作也做得不盡人意,也是我的遺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