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學習心得

培訓中,業務領導及專家的講座,在言談之中透露著充滿哲理的思考無不告訴我們:為了適應明天的社會,今天的教育必須改,而改革的成敗首先在於更新教育理念,劃時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過短暫的學習生活,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演講者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暑假培訓雖有短短的兩天,但卻讓我過得豐富而又充實,使我有了不小的收穫。

語文教師學習心得(2):

那么我們就不能指望語文有打動心靈的力量。所以後來再教此文時,我對教學設計作了很大的調整。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文中那份毫不張揚的深沉而博大的母愛,我講了自己小時候由於貪玩差點釀成大禍,母親在狠狠的打了我之後,心疼我,又怕我看見,偷偷的躲在沒人的地方哭的故事後,我發現有許多同學眼中噙滿了淚花,就連平時特別令人頭疼的幾個調皮的學生也都低下了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臉上寫滿了複雜的表情:幾份懊悔、幾份自責、幾份感嘆……接著,我又讓學生選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談談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感受到的父母摯愛。在這堂課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動:為學生的表現而感動。“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情感”,是我在備課時設定的教學目標之一,當然也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情感是不能支配的,也是不能計算的,但經過這堂課,學生情感的火花還是如約而至。我想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因素:

第一、教師的情境創設與真情引導

“要撒播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羅曼&8226;羅蘭

教師自己沒有激情,就無法激起學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動,先有了是非、善惡、美醜、愛憎的鮮明態度,出言才會真切,才會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說過:“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們相信他們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人們都具有同樣的天然傾向,惟有真實的生氣或憂愁的人,才能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憂鬱。”如果說情境的創設只是為了營造一種情感體驗的氛圍的話,那么我認為教師只有擁有真情實感,才能生髮出好的情境,有時教師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種情境。真情實意伴隨著語言的流淌,能扣擊學生的心扉,在學生心靈深處彈奏,以引起悅耳的共鳴,達到體驗的最終目的。我想學生的表現也正是在我動情引導下的自然流露。

第二、在讀中點燃學生的激情,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智慧。

用教師之情去打動學生之情,再去體驗文章之情,確實能激發學生情感。老師激情澎湃的朗讀讓學生沉浸在文中那份毫不張揚的深沉而博大的父愛之中,也激起了他們的情感共鳴。老師為文造境,學生披文入境,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急切地想與文本展開對話。

有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曾經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內容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教師的激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營造“激情課堂”教學氛圍,相信語文課堂上演的不再是枯燥的獨角戲,而是充滿跳動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