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學生減負的幾點看法體會

很多東西都有它的兩面性,家庭作業也是如此。家庭作業有積極的一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改善他們對學習的態度,讓他們明白學習是沒有時間地點限制的,能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責任心,使家長了解和參與學校教育過程。而消極影響也存在,如造成學生生厭,漠視學生享用閒暇和進行集體活動的權利,家長的參與變成干擾,也可能引起欺騙行為而助長了學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襲、代做等。

有關人士對家庭作業的效用也作了研究。研究表明:“高中教師發現有家庭作業的那班學生的成績,要平均超出無家庭作業那班的學生的69%。國中無家庭作業的一班的平均分只降低10%。而在國小兩個班中,家庭作業的有無並沒有使學生有任何差別。”因此,我認為:家庭作業有一定作用,但對小學生來說,家庭作業對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微不足道的。

低齡兒童的作業應有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對學校的正確態度,並向學生表明家庭同樣是學習的場所。小學生的家庭作業要做到量少題易,涉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

下面摘錄一點日本剛入學的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如:1.“今天的作業,是自己準備東西,明天要去郊遊。”2.“今天的作業是,回家和3個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3.“今天的作業是,聽老人講過去的事情。”4.“今天的作業是,讓媽媽抱3分鐘。” “後來的家庭作業,終於有了點要寫要讀的架勢,但那作業基本上都是在10分鐘就能完成的,孩子們於是便繼續他們的玩耍大業了。多么快樂的小學生活啊,我小時候怎么就沒遇到!”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中國家長發出這樣的感慨。

兒童是自然之子,兒童的赤子之心應該詩意般棲居在自然中,他們的天性和靈性應該充滿生命活力。然而,鄉村、田園、村童、野趣,卻成了當代兒童遙遠的夢。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的教育有必要減負。學生作業除了量,還要考慮內容的問題,怎么樣的內容,才能讓學生的心詩意般棲居在自然中?

(樊川國小 許岩昌)

我看減負(三)

——減負難成試卷命題者應負點責任

“減負”喊了十幾年,收效甚微,考試後一揭榜,素質教育激情煙消雲散,而應試熱潮風起雲湧。搞應試教育,其實從來沒有真正難受過,相反,什麼時候都很揚眉吐氣。

新課改的出發點不錯,想留給學生更多選擇空間,但是,教師實際教學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往高標準靠,但這還不行

,考試命題者拓展得更厲害。所以我說,減負難成,試卷命題者,或說負責這項工作的領導該負點責任,不要鞭子都抽在基層學校和教師身上。

考試有其合理性,就說服力來說,還沒有其他可以公認的替代物。就目前情況下,取消考試是不現實的。但這並不是說,考試就沒有可改進的餘地了。那么如何改善考試制度,才能既保持考試的公正性、又防止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除了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統一的課程設定與教學計畫,禁止頻繁考試(這一點領導們已考慮到了)外,給命題者必要的紀律約束,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要求命題者認真把握新課改要求,努力貼近學生實際,切實降低難度,減少主觀隨意性,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比方說,教材占多少比例,課外拓展占多少比例。以我看小學生的試卷,教材內容應占80%,向外拓展20%就夠了。教學應該以教材為主,任何一位老師只要你能好好地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然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指導學生學習教材,實踐教材中提出的聽說讀寫書(因為我大多時間是教語文的)的訓練。課堂效率就不會低到哪裡去、語文能力就不會弱到哪裡去!這80%是底線。任何時候都要下保底。